![]() |
|
|||
和平區南市街慶有西里社區以創建特色樓門爲載體,以羣衆滿意爲目標,完善平安建設長效機制,全面推進和諧社區建設。
建設特色樓門夯實平安基礎
針對地處繁華區域、周邊流動人口多的情況,慶有西里社區發動居民,以“樓門”爲單位,從小處入手,架起一張安全網。目前,已建立志願奉獻、團結互助、白淨亮美等22個具有不同特色的樓門。
爲了完善管理,慶有西里社區成立社區綜治信訪服務站,並組建治安義務巡邏隊、民事糾紛調解隊、安置幫教隊、綜治宣傳隊。同時,成立樓棟黨支部。各樓棟黨支部與社區綜治信訪服務站簽訂《平安創建目標包保責任書》,形成了社區綜合治理工作齊抓共管的局面,實現了“四防四治”,即:羣防羣治、聯防聯治、自防自治、專防專治的管理目標。在樓棟黨支部的基礎上,每棟樓還建立樓門自治小組,並配有“一長五員”,即:樓長、文化宣傳員、生活服務員、衛生管理員、治安調解員和未成年人輔導員。此外,社區專門組建了一支平安志願者隊伍,吸納100多名志願者,充分發揮他們在治安巡邏、矛盾化解等方面的作用,成爲維護社區穩定的主力軍。
以文化爲媒介豐富社區活動
走進慶有西里社區,第一感受就是小區優美的環境。今年以來,社區以“白、淨、亮、美”爲標準,動員居民廣泛開展乾淨文明社區創建活動,實現小區公園化、樓門客廳化、管理規範化,使小區環境整潔有序。
良好的環境讓居民們心情舒暢,而社區文化活動的開展則使居民們陶冶了情操、開闊了視野。目前,社區已組建宣傳隊、京劇團、藝術社、合唱隊等十餘支業餘文化隊伍,定期開展活動,提高了居民的文化品位和自身素質,推進了文明社區建設。
在“平安示範工程”中,慶有西里社區組建了“社區法律服務團”、“青少年心理諮詢中心”、“安置幫教基地”,有效預防和減少了矛盾糾紛的發生,居民安全感進一步增強。爲了讓更多居民享受平安創建成果,社區還建立了集勞動就業、社保救濟、矛盾調解、法律諮詢等於一體的“社區居民服務大廳”,打造“十分鐘服務圈”,實現十三項服務進樓門,形成了多層次、廣覆蓋的社區服務網絡,對132名殘疾人、45戶低保特困戶、70戶空巢老人進行“一助一”對口幫扶,使居民羣衆在相互服務中形成了和諧的人文環境和良好的鄰里關係,享受到了平安特色樓門建設的成果。
此外,社區還注重把居民民主自治工作延伸到樓門,定期召開居民代表大會、議事協商會、聽證會、懇談會、座談會,充分調動居民的積極性,利用“社區信息網站”、“社區法律服務團”、“家庭文明傳播團”等多種組織和形式,廣泛宣傳發動,增強居民的樓門意識、民主意識、參與意識。目前,經常參與樓門建設活動的人員已達到了樓門人數的90%。
落實防範措施健全長效機制
慶有西里社區堅持在小區、樓棟宣傳欄內張貼平安創建宣傳內容,積極與社區居民家庭簽訂綜治居民公約,結合不同時期的工作重點,對居民進行宣傳教育,已先後開展了學法律、講權利、講義務、講責任的“一學三講”活動。每半月組織社區民警、綜治社工、樓門長、平安志願者召開治安形勢通報會,會商、排查、研判轄區內的治安熱點、難點問題,分析當前轄區治安形勢、防控薄弱環節以及工作中的漏洞和主要問題,採取相應措施,將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
爲了營造更加安全的小區環境,社區不斷完善治安防控網絡,按片劃分責任區,逐級落實治安責任。同時,發揮羣防羣治的優勢,由社區民警帶領樓門長、治安積極分子、平安志願者每天在社區內巡邏,通過配備的小喇叭,提示居民注意防盜、防火,增強居民防範意識。
此外,加強對重點人羣的服務與管理,對流動人口、刑釋解教人員、社區矯正人員、閒散青少年等逐一建立資料信息庫,定期走訪,溝通思想,隨時掌握動態情況。對有特殊困難的人員,想方設法幫助其解決實際問題,並給予臨時補助。
近年來,慶有西里社區先後榮獲“全國和諧鄰里建設示範社區”、“全國創建學習型家庭示範社區”、“國家級充分就業示範社區”、“市級示範社區黨組織”、“精神文明‘五個一’示範小區”、“市級治保會先進集體”等多項榮譽。
如今,走在慶有西里社區,隨處可見治安巡防員、平安志願者,合唱團、京劇隊活動豐富,社區一派安居樂業的和諧景象。(天津政法報 王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