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除非國家從政策層面對中小型房企的發展有所扶持,否則超大型房企的擴容,中小型房企的生存空間進一步擠壓,在近年內都將難以改變。
某機構近期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萬科、保利、綠地等53家企業2012年銷售額突破百億元人民幣;而2011年破百億的企業僅37家。其中,年銷售額超千億的房企由2011年的1家增加至2012年的3家。三甲之外的中海、萬達、恆大等3家企業銷售額也均突破900億元,距離千億僅一步之遙。
數據顯示出一個明顯的特征,那就是超大型房企在過去的一年中進一步完成了擴容,生意越做越大,『強者愈強』,筆者認為,從住宅銷售市場和土地市場的走勢來看,面對即將到來城鎮化風暴帶來的房地產發展契機,超大型房企的『巨無霸』之路無疑將帶來行業內的再次洗牌,整個房地產行業或將陷入深度調整。在『強者愈強』的背後,房地產企業呈現出一個金字塔型的發展結構,站在塔尖的超大型房企的發展速度也站在塔尖,而落在塔底的許多中小型房企的發展速度也遠遠落在大房企之後,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大的發展差距將逐漸剝奪中小型房企的競爭力。
有報告指出,2012年全年銷售額在1000億以上的房企平均增長速度為29.8%;而銷售額處於100億-200億之間的企業平均增長速度則明顯低於前者,為20.5%。這個數據可以證實的是,龍頭企業在資源整合、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優勢更為明顯,長遠的看,銀行更願意提供資金給靠得住的大型房企,他們與政府的關系也更為緊密,容易拿到地段更好的土地,在開發成本上就比中小型房企節省了一大塊。另一方面,大型房企資金實力更雄厚,在市場行情看淡時,能夠忍受高庫存帶來的壓力,不會輕易降價,從開發和銷售兩方面的環境都遠好於中小型房企,再加上品牌效應的影響,『強者愈強』就變成了難以避免的情況。
房地產行業和其他行業不同,其他行業的中小型企業往往可以通過產品的創意和研發填補市場空白等形式來做大做強,而房地產行業的獨有屬性造成了幾乎所有的企業都是在同一個范疇中做同質化競爭,所秉持的理念或有微小的差異,但在購房者眼中形成不了決定性的因素,因此可以預見,除非國家從政策層面對中小型房企的發展有所扶持,否則超大型房企的擴容,中小型房企的生存空間進一步擠壓,在近年內都將難以改變。
有人覺得,房企之間的吞並聯合對普通購房者來說影響不大,筆者認為不然。品牌房企對市場佔有率的提高無疑將提昇住宅的整體居住品質,這對追求居住環境的現代購房客來說無疑是一種利好。但另一方面,購房者也將面臨價格壟斷的危險和產品種類選擇上的減少,付出的購房經濟成本可能進一步提高,總體來講,在任何市場規范嚴謹的行業內,產品的提供方競爭越激烈,消費者能從中獲得的好處必然越多,從這個角度看,超大型房企的無限擴容長遠來說並不是普通購房客所希望見到的。蔣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