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今年28歲的阿蘇亞現在是一名個體房產中介。6年前她從墨西哥州自治大學畢業後已經換了七八份工作。“自走出校園我就一直努力找工作,無奈現實不如人願……”阿蘇亞在接受人民日報記者採訪時說。她應聘過兩家外貿公司,但金融危機讓她這樣的職場新手失業了。“相比那些失業的同齡人,我有工作,但入不敷出,關鍵是年輕人渴望的自由都給搭了進去……”
阿蘇亞感覺自己努力進取但難以實現自我價值。她又一次果斷跳槽,幹起了房屋中介。儘管收入時高時低,但平均下來每月也能賺到5000比索(約合2419元人民幣)。阿蘇亞說:“玉米餅、雞蛋、牛奶……連汽油都接連漲價,實在讓人吃不消!”爲平衡收支,阿蘇亞還做了一份兼職,每週有兩三天到一家美容院打工,能多賺1500比索。
阿蘇亞的境遇是墨西哥很多都市青年真實生活的寫照。墨西哥城市大學不久前發佈的《青年文化研究》,其中使用了“妮咪”一詞,即指本國年齡介於19—29歲之間,找工作困難或工作收入低於國內最低工資(約6000比索)的青年羣體。“妮咪”(“Nimi”)是西班牙語“Ni mil euros”的縮略語,意爲“拿不到1000歐元薪水”,原指那些月薪不足1000歐元、生活拮据的西班牙青年。
據統計,墨西哥人口的35%爲年輕人,“妮咪”大軍主要是“80後”和“90後”人羣。墨西哥學院社會學家何塞·塞爾維拉對人民日報記者表示,高端行業無法提供足夠崗位容納大幅增長的年輕勞動力,而像建築、保潔、餐飲等勞動密集型或低端服務型行業卻面臨勞動力供大於求的局面。這讓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在職場上經常碰壁。
國際勞工組織最新發布的《拉美青年與體面工作》報告指出,墨西哥青年就業現狀“十分脆弱”,青年失業率超過9%,有工作的青年中59%未簽訂勞動合同。此外,有工作的青年中僅31.5%的人享有醫療保險,近44%的人每週工作超過48小時。
“他們有知識、肯吃苦、想成功,是一支‘潛力股’,但殘酷現實讓他們感到在‘開倒車’。”塞爾維拉說,越來越多青年人對當前收入和社會福利的不滿意度在增加,長此以往可能誘發心理問題,日益貧困化的青年勞動力也極易成爲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
改善青年就業環境是一項長期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不久前,墨西哥政府啓動了近40年來勞動力市場最大力度改革。僱主在僱傭和辭退勞動力時將更具靈活性,例如允許臨時裁員和短期僱傭等新型用工形式。政府同時宣佈2013年將劃撥5.7億美元專項基金用於扶持中、小、微型企業的創業和發展,爲青年搭建就業平臺,預計可直接產生8萬個工作崗位。
(本報墨西哥城1月10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