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德國法蘭克福家用和室內紡織品展1月9日至12日舉行,這是全球業內最大規模會展。國際金融危機和歐洲債務危機給中國的家用紡織業帶來巨大挑戰。但另一方面,中國家紡業的深度洗牌,也牽動了家紡業的全球格局轉換。法蘭克福展覽有限公司副總裁奧拉夫·施密特對人民日報記者表示,歐洲需求持續萎縮的同時,中國和俄羅斯等新興市場國家內需穩定增長。這既爲歐洲和其他亞洲國家提供了機遇,也推動了中國企業加快產業升級的步伐。
成本上升導致競爭加劇
據悉,在2600多家參展商中,中國的參展企業最多,有473家。來自葡萄牙、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受歐債危機影響較大國家的展商也顯著增加。施密特解釋說,紡織業是歐洲重要產業,越是經濟不振,歐洲國家就越需要通過參展推銷自己的產品。“中國就是他們期待的市場之一。去年歐洲對華紡織品出口增長了10%以上,主要集中在高端產品領域。我注意到,也有很多中國買家來法蘭克福採購歐洲家紡產品”。
中國家紡企業的轉型升級推動了亞洲其他國家的產業發展。孟加拉國商務部出口促進局官員阿赫塔爾扎曼表示,同中國相比,孟加拉國的勞動力成本很低,同時孟加拉國向澳大利亞等國出口享受免稅待遇,這些年到孟加拉國設立紡織企業的中國廠家越來越多,帶動了當地就業。他說,中國政府還大力扶持孟加拉國開展基礎設施建設,爲經濟發展打下基礎。
英國《金融時報》7日在一篇報道中指出,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導致部分紡織企業外遷,給越南、孟加拉國和印尼等國帶來了巨大商機。柬埔寨紡織業協會形容說,從中國轉來的訂單讓他們應接不暇。“價值上百億美元的訂單,東南亞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能力獨吞”。
樹立打造全球品牌意識
在10號展廳二層的亞洲精品館,新疆玉泰駝絨紡織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玉梅在接受人民日報記者採訪時說:“我們早就要求進精品館參展了,今年終於得到主辦方的認可。和在普通產品館相比,我覺得客戶看我們的眼神都不一樣。我們新疆的駝絨,確實配得上‘精品’兩個字!”
煙臺明遠家用紡織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義忠對人民日報記者說:“中國的家紡企業要做強,拼價格是沒有出路的。企業靠的首先就是品牌和設計。同國際知名廠商相比,我們在設計和對顏色的把握上還有差距。”陳義忠認爲,國內棉價倒掛是家紡企業面臨的最大不利因素。相反,印度、巴基斯坦的企業卻得到政府補貼。這種局面逼得中國企業必須更注重優化結構,才能在國際競爭中立足。
杭州三星羽絨製品有限公司在納米羽絨、阻燃羽絨、天絲羽絨等概念上做足文章。公司副總經理毛鳳偉對人民日報記者說:“在全球競爭背景下,如果企業無法轉型,就只有在技術升級方面下功夫了。”
國際羽絨羽毛檢測實驗室和研究所首席執行官威爾夫·利伯在接受人民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是世界第一大紡織品生產地和消費市場,中國的紡織品既有價廉物美型,也有優質高價型。相信有更多的中國品牌會成爲家紡行業的“領頭羊”。
以專業化和多元化實現可持續發展
儘管中國廠家的品牌意識大大增強,但在整個亞洲精品館,記者只找到4家中國企業。參展面積更大、展覽設計令人眼前一亮的展位多來自印度和巴基斯坦。業內人士稱,這既和這些企業對英語文化的熟諳度相關,也和它們捨得投入、紛紛聘請歐美大牌設計師有關。
巴基斯坦卡姆國際集團營銷總經理阿米爾·阿斯蘭姆向人民日報記者坦承,前兩年巴基斯坦同中國一樣,家紡業出現大規模調整,市場上原有的30多個知名品牌數量銳減一半。但卡姆國際集團不僅沒有受挫,反而業務繼續增長。原因一是走專業化道路,即在家紡行業裏只針對中低端的棉滌混紡產品,同時在主打產品領域儘量做大。二是走多元化道路,該集團業務涵蓋了原料、紡織、印染和家紡整個產業鏈,即使在某個鏈條出現困難,也能通過其他業務彌補。“卡姆國際集團不怕同行的競爭是因爲我們的產品鏈接更完整,從而形成了終端產品上價格低廉的優勢”。
通過在法蘭克福會展中心兩天的走訪,記者得到的印象是:今後兩年,歐洲家紡業需求不會快速反彈,行業深度調整仍在繼續。中國市場的內需還不夠穩定,高成本結構急需解決。在此背景下,中國家紡企業要麼繼續拼價格,注重規模和數量;要麼以多元化的經營理念,加快品牌設計和產業鏈整合,注重技術和質量,走專業化路線。前者雖能贏得喘息時間,但前進道路只能越來越窄,而後者纔是可持續發展之路。
(本報法蘭克福1月11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