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車輪碾碎積雪,顛簸著穿過山坳,駛向某裝甲旅宿營地。
『停,是不是走錯地方了?』轉過一個山包,記者喊住司機,抬手看表:19時40分。已過了預計車程,千餘人安營紮寨,為何還不見蹤影?
『口令!』一聲斷喝突然傳來,身披白色偽裝服的兩名暗哨現身,眉毛和面罩上掛滿了冰霜。原來車已不知不覺闖入營地,帶哨的下士張榮說:『我們的槍瞄准你們好一會兒了。』
幾經查驗,記者被允許進入營區,這纔看到,帳篷、坦克到處都是,覆蓋著白色的雪地偽裝網,不走近很難發現。
這與記者印象中橫平豎直的野營村不一樣。作訓參謀劉寶貴告訴記者:『這樣配置是按實戰要求,人員可以隨時上車,迅速編隊出動。』
坦克九連帳篷內,剛剛勘察陣地返回的官兵邊吃晚飯邊研究著明天的實彈射擊。
『零下二三十攝氏度搞訓練,你們怕不怕冷?』記者問。
『冷了多穿點就扛過去了,我們更怕打不好!』
『到了冰天雪地裡現地勘察,感覺不少地方跟原先設想的不一樣……』
來到指揮帳篷外,記者聽到旅長侯明君在作動員:『明天的實彈射擊雖然只是檢驗武器效能,但靶標也要嚴格按實戰要求梯次設置,敵人是不會排成一排讓我們打的。』
在旅部帳篷,記者與侯旅長促膝而談。『來之前研究了很多寒區作戰的數據,但今天卸載時有的裝備還是出了點小情況。嚴寒條件下實裝實訓機會難得,這一次我們准備把旅裡的10多種兵器都打一遍,爭取多發現問題,多采集數據。』
爐火正旺,溫度計顯示——室溫17℃,帳篷外卻已降至-26℃。
21時50分,記者起身告別。掀開門簾,一股寒風劃過臉腮。營區內人影閃動,檢查車輛、卸載物資……
忙碌有序的宿營地讓記者感受到一種『溫度差』:帳篷外不畏嚴寒的練兵熱情,帳篷內緊盯實戰的冷靜頭腦。不論是帳篷外的『熱』,還是帳篷裡的『冷』,都透著打仗那股勁兒。
(本報朱日和1月11日電)
上圖:部隊官兵深夜檢查裝備。
本報特約記者張坤平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