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日本共同社報道,在當前中日關系敏感背景下,日本唯一擁有傘兵部隊的陸上自衛隊第一空降團昨天在千葉縣習志野演習場進行了空降訓練。訓練以收復敵佔離島(日本把除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之外的島嶼稱作離島)為假想,向普通民眾公開。
空降團每年1月都進行公開訓練,但以保衛島嶼為假想則尚屬首次。日本防衛省聲稱,訓練盡管模擬離島地區的防衛任務,並以公開的形式進行,但並不針對特定島嶼。輿論認為,在目前中日關系緊張局勢下,日本自衛隊舉辦如此目的明確的演習,其用意似乎不言自明。
據日本媒體報道,訓練還有包括海上自衛隊、航空自衛隊在內的約300名隊員參加。演習場上設置了假想是島嶼的區域,經海上自衛隊的P-3C巡邏機確認後,以艦炮射擊等方式進行火力壓制。隨後,第一空降團的80名空降兵分別乘坐4架運輸機依次從約300米的上空跳傘降落。今年由於模擬降落到離島地區,因此一部分空降兵身穿水上救生衣。
視察訓練的日本防衛相小野寺五典在訓話中提及朝鮮的“導彈”發射和中國海監船駛入所謂“日本領海”等情況,指出:“近年,周邊各國的活動日趨頻繁,日本的安全環境愈發嚴峻。希望諸位能夠保持戰斗力,以便應對所有情況。”小野寺就中國海監飛機和軍機出現在釣魚島附近空域表示,航空自衛隊對此緊急出動戰斗機加以應對,不過是一種通常的行動,並不是為了刺激中國。J176
安倍參拜明治神宮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13日時隔6年再次參拜與日本軍事封建帝國主義歷史關聯密切的明治神宮,意在鞏固保守派“基本盤”。
安倍當天上午身著西裝,與妻子安倍昭惠、自由民主黨籍國會眾議員萩生田光一來到位於東京澀谷區代代木公園附近的明治神宮,按照神道儀式參拜。安倍在簽名冊上寫下“內閣總理大臣安倍晉三”並自掏腰包付參拜費。他的助理稱,安倍以“私人身份”參拜。參拜結束後,安倍告訴媒體記者:“我祈禱日本的和平與繁榮、天皇和皇後的健康以及皇室的持續興盛。”
明治神宮祭祀明治天皇,是天皇制擁護者的“根據地”。按照美聯社的說法,它是日本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軍國主義化的象征。日本對外侵略時把官方宗教神道教用於推行軍國主義並以天皇名義發動戰爭。
日本首相上次參拜明治神宮是2007年1月,即安倍首次擔任首相時。日本共同社報道,安倍再次參拜意在向他的主要支持群體保守派勢力表明政治立場。
時任首相森喜朗2001年卸任前,參拜明治神宮基本成為日本首相的慣例。森喜朗的繼任者小泉純一郎執政期間停止參拜明治神宮,改為參拜祭祀東條英機等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引發中國、韓國等亞洲鄰國抗議。安倍2006年接替小泉,首次出任首相,恢復參拜明治神宮。一些日本媒體當時認為,安倍顧及與亞洲鄰國的關系而用參拜明治神宮代替參拜靖國神社。安倍之後的福田康夫等自民黨籍首相和鳩山由紀夫等民主黨籍首相均沒有參拜明治神宮。據新華社
擬加速討論集體自衛權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13日上午參加電視節目時表示,在暫定2月訪美與美國總統奧巴馬會談時,將告知奧巴馬日方擬加速允許行使集體自衛權的相關討論。安倍表示允許行使集體自衛權是“安倍政府的大方針”,強調稱“將討論此事會導致日美同盟如何變化、地區局勢如何穩定”。此外,安倍還將向美方說明日本計劃修改《防衛計劃大綱》以充實安全領域預算以及解決衝繩的美軍普天間機場搬遷問題的相關措施。
同時,安倍還透露,有意在16日起訪問東盟三國期間發表展示其亞洲外交基本構想的“安倍主義”。
本報專訪中國社科院日本所呂耀東主任解讀日本外交政策
安倍圍著中國搞“離間”公關
安倍上臺後在亞太地區展開密集外交攻勢,拉攏中國周邊國家。安倍內閣組建以來,中日釣魚島之爭不但沒有緩解,相反在安倍的強硬下進一步惡化。安倍新內閣外交奉行什麼路線?中國應該如何應對?中日擦槍走火的可能性是不是變大?本報就這些問題采訪了中國社科院日本所日本外交研究室主任呂耀東。
將亞洲外交定位為“價值觀外交”
北京晚報
與第一次上臺執政相比,安倍的外交政策有什麼新特點?
呂耀東:變化最大的是亞洲外交。2006年首次上臺執政時,安倍選擇首先訪華,基於當時小泉參拜靖國神社導致中日關系跌入冰點,特別是“慰安婦問題”也招致國際社會一致譴責,對日本的國際形象影響很大。安倍面臨的是怎樣修補日本受損形象的問題。他訪華的主要目的為的是日本的“國家利益”和“國際形象”,盡管確定了中日戰略互惠關系,但本質上是為了落實其“戰略性亞洲外交”的長遠目標。
安倍此次上臺秉持“亞洲外交”的內容有所不同,安倍個人認為周邊國家“島爭”與“歷史問題”不一樣,國際社會不會譴責日本,惡化中日關系對自身“國際形象”沒有多少損害。因此,他將亞洲外交定位為“價值觀外交”,並無視中日關系大局,在中國周邊國家采取“離間”策略,大搞“價值觀認同”外交活動。譬如在東北亞,派特使前往韓國會見新當選總統朴槿惠,拉攏韓國。在東南亞,首先讓麻生副首相訪問變革中的緬甸,宣布減免巨額欠債,離間中緬關系。安倍的首次出訪也定在越南、印尼、泰國。這一系列動作就是重拾“自由繁榮之弧”策略,孤立包圍中國。
對日美關系變化不大,安倍一向強調日美同盟是日本外交的基軸,今年《日美防衛合作指針》要全面修訂,目標明確針對中國。
試圖遏制中國的“南北走廊”計劃
北京晚報
安倍上臺後在亞太展開密集外交,試圖構築“對華包圍圈”,他的目的能達到嗎?
呂耀東:安倍上臺後迫不及待地將其理念付諸實踐,派出各路人馬圍著中國搞“離間”公關,在東南亞與個別國家已形成所謂對華“共識”。目前來看,其遏制中國的戰略意圖是十分明確的。日本一直很重視與東南亞國家的關系,這裡面既涉及到了區域合作中的經濟利益,也有牽制中國正當南海維權的因素。日本外相岸田文雄訪菲時許諾給予菲律賓經援,提供海洋巡邏艇,還將合作進行海岸警備隊人纔培訓,幫助菲律賓完善海上通信系統。下一步還將強化雙方海洋安全合作,牽制中國的意圖明顯。日本的設想是在東南亞的中南半島繼續打造所謂“東西經濟走廊”和“南部經濟走廊”,加大拉攏湄公河流域5國的力度,試圖遏制中國的“南北走廊”計劃,並在中日貿易受損後加強與這些國家的經貿關系,一舉兩得。
惡人先告狀,就是想損害中國的國際形象
北京晚報
日本數架F-15戰機昇空應對進入日本“防空識別區”的中國戰機,再次提昇了中日對抗的烈度。中日擦槍走火的可能性是不是變大?
呂耀東:日本秉持冷戰時期的思維,堅持單方面既定的所謂“防空識別區”,不斷制造事端,混淆國際視聽。在目前世界經濟區域合作的潮流下,如果日本繼續保持著冷戰思維,既不利於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更損害了整個亞太地區的安全環境。日本這樣做是惡人先告狀,就是想損害中國的國際形象,遏制中國正當的海洋維權。從安倍上臺後的對華言行來看,其根本無意改善中日兩國關系,中日關系目前的嚴重困難局面都是日方一手造成。
新中國曾經闖過各種復雜的國際局勢和困難,面對如今日本來勢洶洶的種種遏制,中國需要堅決打破日本所謂“防空識別區”,表明中國維護釣魚島領土主權和東海海洋權益的決心和信念。同時,要牢記“打鐵還需自身硬”,冷靜做好各種應對策略和准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