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這是一個命運淒慘的兒子:生來弱智,又被過度肥胖折磨了20多年。
這是一個含辛茹苦的母親:24小時貼身照顧,自己從沒過上一天好日子。
命運如此不公,當堅強母親把兒子養到26歲時,兒子又患上了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只能靠呼吸機維持生命。“媽媽,瑞瑞想回家過年。”望著病床上的兒子,母親熊女士背過身子偷偷抹眼淚。“家裡沒錢買呼吸機,只能再熬一段時間了……”
兒子12歲纔會叫媽
昨天,記者在長寧區中心醫院見到了這對母子。兒子孟祥瑞26歲,體重120多公斤,因生來就被打上“唐氏綜合征”的標簽,導致熊女士的丈夫和她感情破裂。倔強的她不捨得離開兒子,這就注定要比其他母親花更多的心血、忍更多的痛苦。孟祥瑞9歲第一次開口說話;直到12歲叫了第一聲“媽媽”。這一聲呼喚,熊女士比別人多等了10多年。
熊女士退休前做一休一,上班的日子,她把三餐燒好放在桌子上,但智障兒子常常一大早就把三餐全部塞進肚子。久而久之,兒子得了肥胖癥,她不得不把兒子帶在身邊,同進同出。
教育之路更艱辛。兒子12歲那年,有一次誤闖女廁所,被人大罵一通。看著哭得傷心卻不知所措的兒子,熊女士的心碎了。她開始教兒子識廁所的圖標漢字,從“男”“女”開始,再到復雜的裙子、褲子、煙斗、高跟鞋圖案,這些平常孩子一學就會的東西,熊女士足足教了1年。
相依為命母子情深
兒子出生後,熊女士從未出去旅游,也不逛街,就連身上衣服,都是多年前兒子穿剩下的。
因越長越胖,孟祥瑞的生活逐漸無法自理,大小便、洗澡都需母親幫忙,熊女士做起了兒子的貼身保姆。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兒子長大成人。3年前的一天晚上,剛睡下不久的孟祥瑞突然起身,大口呼吸後再次倒下,反復了好幾次。因他無法准確表達,熊女士也沒在意。兒子再次睡下後,熊女士發現他臉色發紫,呼吸困難,連忙撥打120,將兒子送往醫院。原來,兒子患上了一種“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睡覺時無法自主呼吸,隨時有窒息的可能。
這次大難不死,熊女士決定24小時貼身陪伴,因積勞成疾,她自己也倒下了。她在醫院開刀期間,智障兒子幾乎形影不離,甚至向醫生下跪,求他們治好媽媽。熊女士說,兒子還學會了煮泡面,端到床頭喂她吃,沒事還用手背摸摸她的額頭,“媽媽,你不能死!”
最大心願回家過年
一個月前,病情加重的孟祥瑞再次被送往醫院急救。這一次,他不得不戴上了呼吸面罩,過上了24小時靠機器吸氧、呼二氧化碳的日子。熊女士從家裡搬了張折疊躺椅,晚上就睡在兒子的床邊,一睡就是整整一個月。躺椅竹片硬,她只能穿著衣服睡覺,也不敢翻身,怕吵醒兒子,每天早晨,她都要花好多時間活動筋骨。
隔壁病床的一位病友看她可憐,塞了200元,讓她買張帆布椅,“睡得稍微舒服些。”而熊女士不捨得,將錢攢了下來,“兒子住院費高,我每個月退休工資只有2000元,得為他省著……”
熊女士說,兒子望著每天高高興興出院的病人,也盼著能盡快回家過年。然而,家裡沒有呼吸機,回家就意味著隨時可能死亡。“把唐氏兒養到26歲,也算奇跡。”主治醫生告訴記者,孟祥瑞心力衰竭,器官老化,身體機能已經接近七八十歲,目前最需要一臺BiaPaP呼吸機維持生命。
然而,以熊女士的經濟條件,根本拿不出這筆錢,也找不到誰家有閑置的機器。“我知道他的生命有限,但希望他能開心地走完……”面對智障兒子天真的臉龐,熊女士淚如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