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普洱市思茅區南屏鎮大開河冬匯林社的『咖農』張奎正在新蓋的房子前晾曬咖啡豆。村裡共有19個咖啡農戶,家家收獲著豐收的喜悅。
在咖啡采購站,質量符合采購要求的咖啡,就被更換成統一的包裝袋入庫待運。
張奎在自家院子裡用機器進行咖啡鮮果脫皮加工。現在正是咖啡果成熟的季節,咖農們忙著采摘。
▲比利時籍的咖啡專家鄔特子承父業自2005年來到普洱,為農民教授咖啡種植技術。他是雀巢派駐雲南的第五代外國專家。
『杯品』是雀巢的咖啡品質評判手段。在采購旺季,工作人員每人每天需要品嘗200多杯咖啡。
咖啡專家侯家志在教授普洱的農民上網了解咖啡國際價格,他們大概是我國偏遠山區最早掌握查找紐約市場價格的新一代農民。
這兩天,雲南普洱市思茅區南屏鎮大開河的『咖農』張奎穿著拖鞋、T恤在房前屋後忙著給咖啡鮮果脫皮晾曬。和所有的普洱人一樣,張奎以前從未想過這地裡不種茶葉種什麼。雖說普洱茶的價格曾被炒得跟金元寶似的,但對於天天圍著田埂打轉的當地農民來說,有著『黑金』美譽的普洱茶並沒給他們的日常生活帶來太大改善。父親總是安慰他,咱普洱茶講究『爺爺制茶孫子賣』,但上有老下有小的張奎一聽這句話就頭疼。
地處在北回歸線附近的雲南普洱,出產的普洱茶蜚聲海內外,以至於原本叫『思茅』的地名改名為『普洱』。普洱茶雖好,但大多數利潤卻都讓職業炒家們拿去,空留一抹茶香讓當地茶農頗感無奈。抱著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的心態,當地的茶農也一直在思量找到新的掙錢門路。
老實巴交的張奎表示自己跟咖啡沒什麼感情,也不會讓自己的孩子喝咖啡,但是作為一名職業農民,張奎表示完全有把握種好咖啡。要說普洱這個地方不但適合種茶,從緯度上看,普洱市恰好又與咖啡王國古巴在一條線上,一年四季春常在,加上當地人稔熟農耕,如果改種口味醇和、香氣撲鼻的小粒咖啡也很適合。正是看中了這點,雀巢在1988年便開始在此布局,替當地2000多年來世代以種茶為生的農戶琢磨起新的種植選擇。
在農技人員的指導下,張奎去年的咖啡豆產量達到了12噸,賣給采購站的合格咖啡豆數量從最初的3噸到了現在的9噸,毛收入達到33500美元。也就是這幾年光景,張奎蓋了新房買了新車,臉上甚至有了一副農民企業家的范兒。『比種茶強,大概收入是種茶的3倍。』張奎覺得自己的『離經叛道』理直氣壯。
看著種咖啡的人越來越多,當地老人已經開始擔心危及到普洱茶在當地的地位。不過從當地政府的角度看,茶與咖啡兼得正好可以做大做強當地經濟。為此,普洱市剛剛舉辦了2013世界咖啡師大賽中國區選拔賽普洱分賽區比賽;並爭取到『中國咖啡之都』的稱號。盡管時下的普洱市大街小巷只有一家上島咖啡。但這正是絕佳商機。『歐洲有7億人平均每年喝600杯咖啡,中國有13億人口,現在平均每人每年纔喝3杯咖啡。如果中國人一年喝300杯咖啡,那麼……』雀巢公司方面的負責人解釋自己在當地高價收購咖啡豆的原因時用了這麼一組數字。
現如今,雀巢、星巴克、卡夫等巨頭采購量約佔普洱市年產量的30%左右,德國、意大利一些咖啡商人也開始試水普洱,而江浙滬一帶的咖啡館因為看重雲南咖啡的品質,從2010年開始進行小規模采購。看來,種咖啡種得風生水起的張奎未來的日子很有盼頭。
無限的咖啡商機和打造咖啡全產業鏈,目前也是普洱市政府眼裡最重要的事。去年,普洱市咖啡種植面積達65萬畝,投產27萬畝,實現咖啡產量3.65萬噸,產值9億元,出口2.47萬噸,創匯9990餘萬美元。不過,3.65萬噸的產量只佔全球產出總量5%。不到,由於目前全球化的商業價值鏈制造這一環節很難產生巨大效益,價值創造均轉移到了流通這一環節,這意味著普洱市和這些巨頭們在未來要做的更多。
本報記者閻彤攝影報道J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