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許昌赫(化名),非京籍人士,欲購房,卻沒有在京購房資質;裴莉(化名),京籍人士,離異。近日,由某中介公司牽線搭橋,兩個陌生人見面、簽協議,並在1小時內去民政局領了結婚證。這次交易中,裴莉只需出場4次,即可拿到3萬元好處費。
在一個金錢物質至上的社會,一切皆有可能。就拿婚姻這檔子事來說吧,在傳統觀念中,婚姻是神聖的人生大事,老人不是常常教導後生說『婚姻不可兒戲』嗎?可是,在現實中,婚姻不僅可以『兒戲』,還能當商品交易。比如,有人為了錦衣玉食當二奶,有人為了鑽空子獲利選擇『假離假結』,甚至有人為了拆遷補償膽敢與丈母娘假結婚。所以,這名女事主為了3萬元好處費『賣』一次婚姻,只不過是無數個『交易婚姻』中的一例而已。由於這樁交易有中介、有協議,且明碼標價,使得其婚姻的商品性更加顯而易見。
婚姻成了商品可以買賣,無疑是社會的悲哀。人們的道德底線頻頻在利益面前崩塌固然值得反思,但助推這種不良風氣的『政策性誘因』同樣值得人們檢討。據《新京報》本版漫畫/春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