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915年,民族工業生產者榮宗敬和榮德生先生在上海創辦申新紡織無限公司,1917年定名為上海申新第一棉紡織廠。即後來的上海第廿一棉紡織廠。1998年起廿一廠土地改建住宅樓!就是現在上海花城和虹橋河濱花園所在地。雕塑《瞬間》取材於上棉廿一廠的一群女工的歷史照片,一瞬間的攝影記錄了這些創造歷史的紡織女工。本版圖片 陳意俊攝
▲1929年,天廚味精廠經理吳蘊初集資創辦了天廚味精廠附屬工廠,定名為『天原電化廠股份有限公司』,後改名為『天原化工廠』。2000年4月工廠搬遷,原址改建。雕塑《變化》取材於『化學』衍化聚變生成發展的寓意,以化學分子結構關系,生成為景觀藝術作品,展現這片城市空間曾經的文化內涵和歷史榮耀。
▲1956年起,先後由39家小型鋼廠合並發展,建立上海第十鋼鐵廠。《印跡》取材於鋼鐵廠1958年生產用的鋼包和用於澆鑄鋼材的模具而展開。相似的模具內,包含著不同鋼錠的幾何負形,猶如一枚枚充滿希望的印章。大大小小的金屬塊蘊含著鋼鐵鑄造工業的力量感,同時又像是一串足跡。
本報訊(記者袁瑋)今天上午,著名雕塑家、藝術家楊勁松的代表作《瞬間》、《變化》,以及施慧、任倢的作品《印跡》,三座表現蘇州河沿岸工業文明的雕塑在蘇州河長寧段舉行落成儀式。蘇州河的長寧段西起外環線,東至曹家渡、江蘇路橋,沿線約10公裡長,是上海民族工業和教育事業的搖籃,曾是中國民族工業的重要發祥地。上世紀20年代,河畔先後建起民族實業家開辦的紡織、化工、機械制造等工廠,見證了上海工業文明發展的興衰際遇。隨著城市發展的功能調整,眾多老廠房都已經關閉或者搬遷。
為提昇長寧區區域內蘇州河沿線的景觀,區規土局將打造『蘇河文化長廊』,通過公共藝術建設,努力提昇文化形象,創造城市新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