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新華網北京1月18日電(記者林暉)1月18日召開的全國扶貧開發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對新時期扶貧開發工作做出重要部署。針對扶貧開發熱點問題,記者專訪了國務院扶貧辦主任範小建。
三句話概括扶貧開發成績
記者:如何評價近年來我國扶貧開發事業取得的成績?
範小建: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扶貧開發事業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剛剛召開的全國扶貧開發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回良玉副總理對此進行了簡要概括,主要是三句話,“一個基本解決、兩個成功超越、三個明顯加強”。
“一個基本解決”就是農村居民生存和溫飽問題基本解決。按此前年人均純收入1196元的扶貧標準,農村貧困人口數量從2002年的8645萬人減少到2010年的2688萬人。目前,這個標準對應的貧困人口數量已穩定減少到2000萬人以下。
“兩個成功超越”就是貧困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和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速度成功超越全國平均水平。2002至2011年,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實際增長9.4%,高出全國1.3個百分點;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實際增長15.3%,高出全國5.1個百分點。
“三個明顯加強”就是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事業發展和生態環境改善得到明顯加強。
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艱鉅
記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難點和重點都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從扶貧開發的角度看,主要有哪些困難?
範小建:縮小收入差距難度很大。我們做過簡單的測算,到2011年底,全國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919元,重點縣3273元,佔全國的55.3%,絕對差距2646元;到2020年,如果貧困地區農民人均收入和全國農民人均收入都翻一番,絕對差距將會擴大到5292元。如果重點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在2020年要達到全國翻番後的水平,10年中必須保持平均13.7%以上的實際增速,這個速度僅在2011年出現過。
大幅度減少扶貧對象的任務同樣艱鉅。到2011年底,全國扶貧對象1.22億人,佔農村居民比例12.7%。如果到2020年下降到3%以下,年均需要減少1000萬。按老標準,在歷史上,很少有年份可以達到這樣的幅度。在基本公共服務總體均等化方面,我們的任務更加艱鉅。
所以,要實現十八大提出的奮鬥目標,必須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堅持和諧發展、共同富裕的基本要求,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