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20日晚《新聞聯播》裡,一位阿姨向中央電視臺記者抱怨:『菜這麼貴!我們都受不了!太貴了,你也反映反映唄!』菜價昂貴再次成為人們議論的焦點。
但梁婆並沒有特別感受。昨天早上9時,她還是跟往常一樣拉著手推車,從樂從坐車去普君菜市場采購5口之家一周的食物。事實上,每天都有一萬多名佛山居民,像梁婆這樣從四面八方湧向普君市場。
正如新聞聯播所反映,不少佛山居民發現,臨近春節,佛山大多數超市、農貿市場產品價格都在上漲。但普君市場卻依然保持佛山物價低谷本色,價格毫無上漲動靜。
數據顯示,佛山去年底CPI已接近4的高位,然而普君市場卻似乎游離於這種快速增長之外,作為佛山CPI數據采集和編制重要組成部分,不少佛山物價局工作人員都戲稱普君市場為『佛山CPI低谷』。
那麼,名聲在外的『佛山CPI低谷』究竟是怎麼煉成的?
本報記者近日實地走訪發現,普君市場由5個『小市場』共同組成的獨特格局,呈現出白熱化的競爭格局。市場管理方為競爭賣家將攤位租金降到全市同類最低,同時,賣家為爭奪消費者也競相殺價。充分的市場競爭,是普君市場能夠長久保持低價的重要原因。
低價王:相比市場均價便兩成
1月15日、16日兩天佛山物價局公布了全市最新農貿市場農副產品平均價格。佛山人普遍稱道的低價菜場普君市場到底有多便宜?記者19日、20日走訪普君市場以及惠景、山紫、蓮花等農貿市場發現,相比較全市農貿均價和其他大型農貿市場,普君市場均價低於全市價格二成左右,低於惠景市場等一些高價市場四成,而花菜、芹菜、黃花魚等部分產品價格甚至差別2倍以上。
據了解,佛山物價局統計的農副產品價格包括成品糧、小雜糧、食用油、肉禽蛋、水產品、蔬菜、水果、調味品和鮮奶、方便面等其他食品構成的十大類107個小類。而佛山市場物業管理服務總站普君辦公室的工作人員介紹,普君市場除了南瓜、絲瓜等產品因季節因素沒有上貨,西瓜等水果暫時脫銷之外,統計數據中涵蓋的其他種類都有,一共擁有100個品種左右的食材。
記者詳細記錄了普君市場的菜價,調查發現這些食材中部分價格與市場價格相差達到2倍,其中頗受消費者關注的水產品和糧油類產品的價格分別低於市場均價50%和35%以上,比如桶裝一級壓榨5L花生油均為133元,而普君市場的均價為70元左右;黃花魚一類普君市場均價為10元/500克,而農貿市場均價則為28元/500克,草魚、帶魚的價格與農貿市場均價差距每斤都在10元以上。
佛山物價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作為名副其實的『低價王』,普君市場的價格在一些銷售淡季還會低於市場均價三成。
五小市場內部激烈競爭
記者了解到,普君市場的食材貨源與其它市場都來自統一的批發市場,商家采購成本也並無明顯區別。那明顯低於佛山平均水平的菜價是怎麼誕生的?
『普君市場的面積遠遠不是你在普君西路上看到的那棟九層商貿市場的兩層,真正的普君市場還包括普君主體市場後面的一個面積達10多畝的交易市場。』佛山普君市場物業管理服務總站的工作人員介紹,完整的普君市場包括老普君市場、普君南綜合市場、南苑小區市場、普南社區市場,此外,普君市場還有一個大約由150左右『臨時商販』組成的『流動』市場。
據了解,僅正規商鋪和攤位,整個普君市場有600多個。其中,主體市場規模最大,有250多個攤位。普君南綜合市場與普南社區市場規模相仿,攤位都超過150個,而南苑小區規模最小,只有50多個。
競爭伴隨著普君市場成長。1991年,新建的普君市場每天都吸引著大量客流,與之緊鄰的南苑小區居委會和普南社區看到商機,也辦起了農貿市場。隨後,普君市場周圍的舊住宅紛紛拆除,留出許多的空地,佛山華僑物業經營公司又在2003年開設普君南臨時市場,也就是後來的普君南綜合市場。而被普君市場高人氣吸引而來的『臨時商販』群體也隨著發展過程逐漸壯大。
4個正規市場加上一個流動群體,對個體商家的爭奪導致市場租金低於同城水平。普南小區的管理人員介紹,普君幾個市場的攤位價格比較平均,比如2米的蔬菜攤位,主市場是450元,而南苑小區是400元。而這樣的價格,在惠景市場的蔬菜攤主看來,屬於『逆天』,『即使位置稍有差別,我們每個月租也只在1800—2200元之間,纔敢比其它地方賣得便宜』。
事實上,幾個市場之間一直在試圖錯位發展。據了解,普君主體市場經營品類主要為蔬菜、果品、乾貨等農副產品,南苑市場則主要經營水產品、肉禽蛋和鮮奶、方便面等其他食品,普南社區市場可以買到廚具,而普南市場更是有服裝賣家。
但是,由於市場規模龐大,600多個體商家為吸引買家,價格戰打得很激烈。而流動商販的存在,則讓這一價格競爭更加白熱化。『他們沒有租金、各類雜費的成本,價格優勢明顯,把競爭又提昇了一個程度,至少從我們這裡吸走一兩成的人流量。』南苑小區一位攤主告訴記者。
佛山零售業協會的負責人認為,普君市場的一大特點就是默認流動市場的存在,而他們的出現則使得原本的市場競爭更加充分,普君市場出現價格低谷價是必然的。
『價格已經低到盈虧平衡點了』,不少攤主抱怨,五小市場的慘烈競爭使得普君市場的價格很難上漲。
每天兩萬客流橕低價
雖然商家之間價格戰打得很辛苦,但由此帶來的充足客源,也支橕了普君市場的發展。
據了解,普君市場每天從早上5點開始營業,一直持續到晚上8點半。『每天的客流量基本上維持在1.5萬人左右,周末更多,基本在2萬人以上』,佛山普君市場物業管理服務總站的工作人員介紹,普君市場的客流量是幾條街之外的蓮花路蓮花市場的4倍左右,是南堤市場的5倍,與門庭冷落的惠景市場和山紫市場相比,更是名副其實的『人氣王』。
普君市場蔬菜類一號攤主謝芹英告訴記者,不僅是住得近的市民,即便是住在陳村、樂從,也會坐上一個小時的公交到普君市場買菜。而無論是老街坊還是上班族,普君市場對於他們都一樣有吸引力。
最近,禪城許多農貿進行市場改造,價格普遍上昇,這也為普君帶來許多新客流。『這部分轉移過來的顧客大概每天也有500—600人,都是住在惠景市場、山紫市場那邊的,主要原因還是圖便宜,他們一次購物的量比較大,可以滿足一周的需求。』普君南綜合市場管理處工作人員介紹。
而一些老佛山人告訴記者,普君人氣旺盛的歷史由來已久。『這張照片是上世紀30年代在普君市場拍攝的,我母親和街坊們都去那裡買菜,每次都是人擠人。』家住禪城的王老太太向記者展示普君市場歷史,她說,盡管普君市場1991年的時候從普君墟搬到現在的普君西路64號,但依然繼承了原來的旺盛人氣。
普君南綜合市場所屬的華僑物業管理公司相關工作人員認為,大量的客流量使得買家形成一個比較有利的討價位置,而普君市場商家選擇很多,貨比三家的結果就是普君市場的價格一直抬不起來。徐佳佳賈抒
-預告
普君低價王保衛戰打響?
對於普通市民而言,『低價王』市場的存在確實是一個福音。但由於年久失修,缺乏管理,加上普君市場周邊擁擠的交通,普君市場和佛山其他大多農貿市場一樣,面臨佛山農貿市場昇級改造的壓力。在許多檔主看來,昇級改造就意味著租金和物價的上漲,意味著普君市場將失去賴以生存的低價優勢。而對於廣大佛山市民而言,更是將失去一個寶貴的低價市場。如何保衛普君低價王?敬請讀者期待本報下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