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月22日文章】題:中國在東南亞的行動計劃(作者新加坡東南亞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伊恩·斯托裏)
人們應該同情今年的東盟輪值主席國文萊。過去幾年,在中國採取更加咄咄逼人的政策來強化領土聲索的同時,南中國海領土糾紛暴露了東盟內部的分歧。中國並沒有製造這些分歧,卻善於利用這些分歧。因此,此時擔任東盟輪值主席國要比以前更具有挑戰性。
在去年柬埔寨擔任東盟輪值主席國期間,北京成功利用自己對金邊的經濟影響確保不對南中國海領土糾紛作實質性處理也就不足爲奇了。柬埔寨首相洪森對北京言聽計從,將有利可圖的柬中雙邊關係置於東盟的廣泛利益之上。
去年7月,圍繞一項聯合公報是否應該提及南中國海問題,東盟內部出現分歧,這項聯合聲明最終未能發表。這在東盟45年的歷史上尚屬首次。去年11月,這樣的慘敗又險些重演。
2013年,不僅東盟輪值主席國更迭,而且東盟祕書長也換了人。新任祕書長可能也會採取中立立場。
本月初,經驗豐富的越南外交官黎良明走馬上任,他將在東盟祕書長的職位上一直幹到2017年。
中國認爲,自己可以利用本國不斷增強的經濟和軍事實力迫使鄰國最終接受自己提出的領土要求。
中國已在柬埔寨那裏取得了這種結果,而這無疑進一步鼓舞了中國。
即使中國今年開始與東盟舉行磋商,它無疑也會延長這一過程,否決任何限制自己建立主權的條款。
因此,最終結果不大可能與2002年簽署的那項不具有約束力的協議有什麼明顯不同。
然而,北京明白,自己對付東盟的方式讓越南和菲律賓這樣的成員國感到沮喪。越南和菲律賓對東盟缺乏團結備感失望,因此轉向了美國。但中國也有削弱美國影響力的辦法。
這個辦法是,中國將繼續給東盟面子,盛讚其區“重要性”,但在海上安全問題上,中國將採取分而治之的戰略。對北京來說,這能形成一種雙贏局面,因爲這可以確保由東盟領導、又有美國參加的論壇只對南中國海爭端進行表面化處理。一旦事實證明東盟無法解決諸如南中國海問題之類的重大安全問題,華盛頓對該組織新表現出的熱情可能就會喪失,從而使中國成爲該組織佔支配地位的外部對話夥伴。
南中國海衝突並非不可避免。
除非發生意外的海上衝突,否則2013年將維持現狀。緊張局勢會時而加劇時而緩和,對油氣和漁業資源等海洋資源的爭奪會導致摩擦增加,東盟和中國也會舉行會談,就展開相關會談進行磋商,但誰都不要指望在文萊擔任東盟輪值主席國期間取得什麼重大進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