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有一種節約叫光盤,有一種公益叫光盤,有一種習慣叫光盤!所謂光盤,就是吃光你盤子裏的東西。快來一起參與‘光盤行動’吧!拒絕浪費,從我做起,一起向浪費說不。”近日,由網絡發起的“光盤”行動,得到了衆多網友的積極響應,大家紛紛曬出自己吃光食物後的“光盤”,向舌尖上的浪費說“NO”。
“其實根本不需要點那麼多菜,吃不了扔掉實在太可惜,打包回去也不一定吃,最後還是扔掉。”因爲工作關係常需請客吃飯的章女士面對一桌剩菜很無奈:請別人吃飯,寧願剩下也不能不夠,如果餐桌上盤子都是吃得乾乾淨淨的,面子上不好看,怕客人覺得自己小氣。
“中國人大吃大喝的問題在上世紀80年代就遭到熱議,明知道是浪費卻因爲‘面子’而未能杜絕。”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於長江認爲,曾經吃不上飯的中國人如今面對物質豐富無法做到理性消費。倡導文明、理性就餐的生活方式,消除中國人“面子”隱憂,杜絕中國式“剩宴”,減少浪費,需要移風易俗。
在上海,“中餐西吃”漸成時尚,比如一條魚,整條端上來給客人看過之後,由服務員平均分給每人,既大氣,又節約。
反對浪費,所有人都不該置身事外。只有每一名公民從浪費主體走向節約、監督主體,整個社會的浪費之風纔可能扭轉。事實上,目前,普通人的節約意識和習慣相對以往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而最大的浪費,基本上還是發生在公款吃喝領域。這並不難理解,花別人的錢自己享受,當然不心疼,更談不上節約。所以纔有了中央機關“禁酒令”。此令一出白酒股價應聲而落。
前者涉及到中國人的歷史文化心理,後者顯現的則是現實權力掌控一切、佔有一切的霸氣。所以要想從根本上拒絕並改變中國式“剩宴”,就要從上述這兩個方面兩手抓,同時相互配合,形成良性互動。
在去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陳代富曾表示,各類宴席上,無論是公務接待還是私家宴請,宴席散時總是吃得少、剩得多,公務接待剩得尤其多。爲此,他和一些代表建議制定反浪費法,制止、防範和懲處浪費行爲。
“要引導社會形成這樣一種輿論,大吃大喝的招待方式是落後、愚昧的方式。簡單節儉的吃飯方式與低碳生活、環保理念一樣,符合國際觀念,是時代的潮流。”於長江說。
他山之石值得借鑑。一些國家已經將“餐桌浪費”上升到了浪費社會公共資源的高度,並立法予以限制,剩菜超出規定分量時,消費者會被罰款,對浪費行爲不予提醒的餐館也會受到處罰。被倒掉的剩菜中,有許多是因爲消費者“心裏沒底”超量點菜造成的,餐館菜單中應標明每道菜的分量,讓消費者明白消費,減少點餐過量。
令人欣喜的是,倡導將盤中餐吃光喝淨的“光盤”運動正在興起,“光盤”運動新風撲面而來,許多厲行節儉的普通公衆、餐飲業者、公益組織,正將自己綿薄之力的涓涓細流,匯成一股引導節約的大潮。
然而,要想真正拒絕中國式“剩宴”,除了靠民間的“光盤行動”、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外,遏制“舌尖上的浪費”,更需要公務人員率先垂範,身體力行,需要出臺具體的公務接待標準及嚴厲的究責機制,並建立公務招待監管制度,定期向公衆公佈公務招待經費使用情況,這樣才能給公務接待套上一個監管的籠頭,纔可能真正拒絕中國式“剩宴”,否則即便老百姓再怎麼努力,也無法管到公款吃喝頭上,要想徹底拒絕中國式“剩宴”只能是百姓的一廂情願罷了。
科學圖庫國家自然地理科學探索
這些讓你不堪入目的行爲全球20種生命力最旺植物全球10大最神祕歷史遺蹟
人類航空隱身飛行不是夢千年古樹現“男人根”11種怪異動物的交配行爲
愛遊戲更愛美腿的發佈會12種模仿高手:蛇最愛裝有生之年必看的死亡"瞬間"
(來源: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