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往年春節過後,禮品回收就會迎來旺季,但記者走訪多家菸酒店發現今年禮品回收的“旺季”提前了。
記者發現,回收人員所給出的價格具有很大的隨意性,並沒有什麼標準,菸酒禮品越高檔,數量越多價錢也就越高。除了菸酒和一些高檔禮品之外,購物卡、打折卡等也是回收的對象。
節前回購生意紅火中華煙轉手獲20%利潤
在北京,一些菸酒專賣店的人表示,平日裏他們都把收購的牌子放在玻璃窗上,所以總有一些顧客來詢問回收的事情,特別是過節前送禮的人多了,回收的生意也就多了起來,不過回收是回收,還要先檢查是哪裏生產的商品。
菸酒專賣店:你得都拿來,看是北京的標還是外地的標。北京的標,價格高點;外地的標,價格低點。
在吉林,有些做回收菸酒生意的人表示,這裏只收煙不收酒,而且回收來的煙,還可能再被轉賣出去。
菸酒生意人:酒不要。
記者:煙回收是咱們自己賣?
菸酒生意人:不一定,還有上我這取的。
在山東,不僅有的菸酒商店門口會擺放着“高價回收禮品、購物卡”等招牌,更有的商家還會擺出LED燈箱來招攬生意。在河北,記者調查發現,回收菸酒生意的人全都只收現金結賬。
記者調查發現,回收菸酒的利潤驚人。河北一家回收菸酒的店主說:
店主:軟中華(一條)收480,菸草公司規定賣65一盒,我們按60一盒賣。
按照這名回收人員的說法,中華煙以每盒60元出售,一條煙10盒,這條煙也能賣出600元,直接就賺了120元,一收一賣,轉手間就獲得了20%的利潤。
部分回收經營點無照經營、來貨不明違反相關法規
事實上,這些經營點的回收行爲除了違反煙酒專賣規定外,一些專職回收、出售禮品的小店和個體工商戶甚至連營業執照都沒有,涉嫌超範圍經營和無照經營的違法違規行爲。同時,回收點在對回購的商品進行二次銷售時,所銷售的食品無法證明進貨來源,觸犯了有關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
針對節前購物卡、打折卡、菸酒回收之風擡頭的情況,濟南市工商局昨天開展了禮品回收行業專項整治行動,清理取締了58個禮品回收點。
在濟南舜耕路中段一處菸酒商店,店門口正擺放着“高價回收禮品、購物卡”等招牌。工商執法人員在現場發現6張面值千元的購物卡、近40張購物卡封皮,以及茅臺、五糧液、乾紅葡萄酒等禮品。店員稱購物卡是朋友“寄存”在店裏的,但工商人員卻找到了一本寫有日期、卡號和麪值金額的記錄本。同時,該店正在上櫃銷售的海蔘和部分酒類產品也無法提供相應的進貨票據和檢驗報告。
工商執法人員:那裏來的?
店員:我朋友放在這裏的,這不是回收的,我一個嫂子放在這裏的。
取證之後,執法人員責令拆除了相關宣傳牌和LED燈箱,並要求該店負責人限期到工商所接受進一步調查。
隨後,記者跟隨工商人員來到舜耕路南段一家門頭房,門口擺着“回收禮品、購物卡”的牌子。工商執法人員進入搜查,五六平米的房子內擺放着十幾個茅臺、五糧液的空盒,一張窄桌上面放着幾個名煙的煙盒。由於店主不在,一名工商執法人員按照宣傳牌上的聯繫電話跟店主聯繫。
工商執法人員:你都回收什麼禮品?
店主:煙、卡。
工商執法人員:卡是幾折?
店主:1千元920元,卡是9.2折,煙是7折。
在本次整治行動中,濟南工商部門共檢查清理禮品回收經營點58個。在一家名酒禮品店,工商執法人員檢查發現,這家店不僅非法從事禮品回收,而且還是無照經營。
工商執法人員:工商營業執照我看看。
酒禮品店:營業執照沒有,根本沒有買賣。
工商執法人員:這是無照經營。
遊走在法律邊緣回收交易監管困難
禮品回收,一般是通過街邊的禮品回收點以及禮品回收網來完成交易,而且買賣雙方以熟人交易爲主。工商部門工作人員表示,“禮品回收”本就是不在工商註冊範圍內,是不應該出現的一個類別。從記者瞭解到的情況來看,這些禮品回收點、禮品回收網均遊走在法律的邊緣,對監管造成了很大的困難。
山東省消費者協會法律支持中心副主任王致遠:本身這一塊的經營行爲就是不正當的,因爲本身收過來的一些產品包括購物卡等,怎麼能證明出售人是合法來源。
另外,這些禮品回收點在對回購的商品進行二次銷售時。所銷售的食品無法證明進貨來源。觸犯了有關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由於商品進貨來源不明、無法提供正規票據,山東省消費者協會法律支持中心副主任王致遠建議消費者不要在禮品回收點購買商品,以免承擔消費風險。
王致遠:禮品回收行業,怎麼能證明他當初回收的產品質量是不是符合國家相關規定,產品質量、真僞怎麼能有效保障,這個非常難。
其實我們在關注禮品回收現象時,更應該反思的是回收經濟爲什麼這麼火,爲什麼一年比一年火。
禮尚往來本是一種文化,但禮品回收已經扭曲這種文化,“禮輕情意重”的價值觀念正受到衝擊。當送禮變成行賄,文化變成陋習的時候,回收經濟火爆就不難解釋了。
如何根治禮品回收亂象,僅僅由工商部門出面打擊也只能算是隔靴搔癢,難以根治。正本清源,遏制禮品回收,還得從制度源頭抓起,同時還需“多龍治水”,而不是讓工商部門單打獨鬥。(記者柴安東李思默)
(來源:中國廣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