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去年的倫敦奧運會,廣東體育就沒再給自己設金牌目標,結果獲得了7金6銀3銅的佳績;今年備戰全運會,廣東體育在策略上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力爭取得運動成績和精神文明的雙豐收。奧運會和全運會兩項大型賽事只是廣東體育工作的一小部分,卻也彰顯了廣東體育近兩年最重要的工作——加快轉變體育發展方式。
中國體育現行的發展模式存在一些問題,急需有人找出一條適合中國、科學發展的新路子。廣東體育在絢爛之時主動轉型,承擔了改革排頭兵的角色,其勇氣令人敬佩。辭舊迎新之際,廣東體育繼續走在改革的路上。近日,廣東省體育局局長楊迺軍接受了本報的採訪(見右圖),他回顧去年,展望未來,詳細解答了有關轉變發展方式、備戰遼寧全運會等重點工作。他還表示,遼寧全運之後,廣東運動隊的規模將“瘦身”。
說去年??獲體育總局4項大獎
南方日報:2012年是個體育大年,廣東體育主要取得了哪些成績?
楊迺軍:去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我們不斷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加快轉變體育發展方式,着力打好倫敦奧運會,圓滿完成了年度任務目標。以優異的成績獲得國家體育總局頒發的四個大獎,體育事業突出貢獻獎、倫敦奧運會特殊貢獻獎、全民健身突出成績單位和體育彩票突出貢獻獎。
南方日報:全民健身是去年全國體育工作的一大重點,廣東開展的情況如何?
楊迺軍:廣東體育建立起以羣衆體育爲中心,帶動和促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全面發展的工作新模式。據不完全統計,去年全省共舉辦各類活動5816項次,參加人數達4100萬人次。順利完成325個鄉鎮農民體育健身工程,超額完成年度任務。還投入5379萬元扶持全省各地建設和維修了一批公共體育場館設施。
南方日報:青少年體育是體育整體發展的基礎,能否介紹一下廣東這方面的情況。
楊迺軍:去年廣東體育全面推進青少年體育改革,明確教育部門全面負責體校文化教育,體育部門主要負責體校建設和業餘訓練、體教共同推進青少年競賽制度改革。全面改進青少年業餘訓練工作,逐步形成以全面佈局的省、廣州、深圳體校爲龍頭,各市若干重點項目佈局爲骨幹,各縣體校爲基礎,傳統校和網點校爲延伸的業訓體系。全面配合加強學校體育,大力開展學校課餘訓練,加快發展青少年俱樂部。
談未來??轉方式面臨不小壓力
南方日報:2013年廣東體育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什麼?
楊迺軍:2013年,我們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省委十一屆二次全會精神和全國體育局長會議精神,按照“三個定位、兩個率先”的要求,加快轉變體育發展方式,着力構建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全力打好遼寧全運會,全面推動各項工作協調發展。
南方日報:廣東從去年開始轉變體育發展方式,目前取得了哪些進展?
楊迺軍:目前已經形成了轉變體育發展方式“一主四副”的文件,完成了轉變體育發展方式的頂層設計。着力在領導力量、職能職責、政策制度、資源配置上作出調整。去年9月,時任省委書記汪洋親自主持召開會議,聽取我省轉變體育發展方式工作彙報,根據會議精神,要勇挑兩個重任、組織四個活動、解決七個問題。廣東率先轉變體育發展方式,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引起總局的高度重視及全國的廣泛關注。
南方日報:萬事開頭難,廣東是體育改革的排頭兵,探索中肯定會伴隨不少挑戰,甚至會觸動一些部門的利益。廣東的體育工作者們是否有壓力?
楊迺軍:壓力肯定不小。首先,我們擔心自己的知識能力不足,難以擔當重任。其次,轉方式就是一個破舊立新的過程,在思想上、工作上、利益上的格局都要打破,這方面的阻力很大。我們擔心改革中的突出問題解決不了,會影響改革的成果。第三,我們廣東先行先試,總局和其他省份都在看着我們,如果沒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廣東體育在我們手上走下坡路怎麼辦?不過,在省委省政府的關注和支持下,我們有信心取得成功。
話全運??競技體育要走精兵之路
南方日報:今年是全運年,廣東在遼寧全運會上有沒有具體的目標?
楊迺軍:省委省政府沒有給我們下任務,我們也不會給運動隊制定金牌任務。我們的參賽目標是奪取運動成績與精神文明雙豐收。當然,我們會一如既往地做好備戰工作,力爭取得好成績。
南方日報:去年奧運會,廣東體育就提出不再設金牌目標,而絕大多數情況下,競技體育就是以成敗論英雄。廣東一邊要體育發展轉方式,一邊又要在今年的全運會上取得好成績,如何才能做到呢?
楊迺軍:《關於加快轉變我省體育發展方式的意見》中提到的總體目標之一,就是競技體育核心競爭力顯著增強。廣東體育正全力打造科學備戰體系,轉變競技體育發展方式,努力實現這個目標。針對遼寧全運會,我們要從戰略上轉變對競技體育發展目標的認識,從策略上積極推進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一些訓練上的新想法和新方法,我們都會努力總結、推廣。
南方日報:未來幾年,廣東體育在競技體育發展方面有何突出特點?
楊迺軍:廣東的競技體育要走精兵之路。遼寧全運會之後,我們會根據實際情況,將目前的33個體育大項壓縮至20多項。廣東要奪取高質量的金牌,通過提高核心競爭力和金牌質量,發揮競技體育作爲整個體育中最活躍、最積極因素的作用,促進各類體育活動開展。
南方日報:運動隊規模“瘦身”,是否意味着一些運動項目在廣東將成爲歷史?
楊迺軍:這次調整項目的做法可以用四個字總結——撤、並、調、轉,撤銷一些運動隊,合併一些運動隊,調整一些運動隊的規模,把一些體育項目轉到社會俱樂部。對於被轉到社會俱樂部的一些項目,我們不會撒手不管,而是會跟蹤、扶持,尤其是有較高羣衆基礎的項目,我們還是希望它們能很好地發展下去。
南方日報記者彭博邱江劍
實習生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