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這張伊朗總統府發佈的照片中,2月2日,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中)、國防部長艾哈邁德·瓦希迪(右)與一名“征服者313”飛行員交談。新華社發
爲期3天的慕尼黑安全會議在2月3日上午接近尾聲。當天,百餘名各國記者早早來到媒體中心,因爲在美國發出願意與伊朗直接談判的信息後,伊朗方面的表態格外引人關注。
分析認爲,美國準備與伊朗舉行直接會談的建議,是美國在新形勢下向伊朗拋出的橄欖枝,意在利用今年6月伊朗大選前的時間窗口取得外交突破,而伊朗並未把該建議放在眼裏。
“美國每次都不履行承諾”
美國副總統拜登2日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表示,如果伊朗採取認真的態度,美國願意儘快與伊朗進行直接談判。但拜登1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美國正與各方努力構築最大可能的國際聯盟,向伊朗施加空前壓力,使其在覈計劃問題上履行“國際義務”。
伊朗外長薩利希在3日的會議上被問及是否會與美國談判時表示,伊朗始終支持談判,希望促進各方達成可能的共識。他對拜登的表態持積極態度,認爲美國在向正確的方向前進。但薩利希指責美國的態度自相矛盾,“他們一方面說要談判,一方面向我們施加壓力”,如果美國真的想談判,伊朗會認真考慮,“但以往的經驗證明,美國每次都不履行承諾”。
德國聯邦議會外交委員會主席魯普萊希特·波蘭茨與薩利希針鋒相對,他指責伊朗拒絕主動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監督,給國際社會帶來不安。“伊朗好像是一輛在高速公路上逆行的車,卻在指責別人都在朝自己迎面開來。”他認爲解決伊朗核問題“時間緊迫”,敦促伊朗儘快與美國展開談判。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瓦里·納薩爾教授認爲,伊朗和美國不會很快談判,所謂2013年是解決伊朗問題的關鍵時機的說法並不成立。“在過去兩天的會議中,雙方都沒有拿出解決問題的新辦法,目前雙方的距離依然很遠。”納薩爾預測,解決伊朗核問題可能還要等上三四年。
納薩爾認爲,中東和西亞北非地區的未來還十分不確定,在很多問題上還需要伊朗的參與。目前國際社會對伊朗的制裁顯然不起作用,“否則人們也不會尋求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