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網訊 城市快報記者單學熙文並攝4歲的魏雅齊扶着助步器,努力邁開雙腿前行,四周響起熱烈的掌聲,不少老師的眼圈都已泛紅,因爲大家知道,小雅齊從到福利院時的四肢呈“大”字形不能動彈,到現在能邁出這一步,有多麼的不容易!而這一切,除了老師的耐心輔導外,還離不開一件特殊的裝備——矯形器具。
昨日記者獲悉,市兒童福利院爲進行肢體康復的孩子提供了各種矯形器具,同時引進了一系列先進的輔助設備,對孩子進行身體機能、語言能力、協調能力的訓練,實現了讓躺着的孩子坐起來,坐着的孩子站起來,站着的孩子走起來。
康復訓練一年終於站起來
戴在魏雅齊雙手上的矯形器具看上去就像是一副手套,只不過不能蜷縮和伸展,背面的藍色綁帶,是用來調節“手套”鬆緊的。“戴上這個好像禁錮了雙手的伸展,其實重點不在這兒。雅齊剛來的時候,因爲患腦癱,四肢呈‘大’字形,根本合不上,手掌都是蜷縮的,無法正常伸展,藉助矯形器具,才能達到現在的效果。”據福利院的老師介紹,戴上矯形器具還不算完,老師每天都要給雅齊做康復訓練。就這樣,從幫助孩子合上手臂開始,到幫助她坐起來、站起來,直至現在可以扶着助步器移動,歷時一年,小雅齊終於成功地站了起來。
矯形器具不僅有“手套”,還有“鞋子”。2歲的張彤金腳上,就穿着這樣一雙“鞋”。作爲腦癱患兒,張彤金的兩隻小腳是擰巴的,而依靠足部矯形器具,孩子的小腳已經趨正,正在逐漸恢復。記者注意到,在張彤金的矯形器具上,貼着他的名字,這也表明,福利院的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專用矯形器具。
殘兒康復後還要接受教育
市兒童福利院有關負責人表示,分院投入使用後,福利院已形成養護、康復、教育、醫療救治相結合的配套服務體系,康復室裏設施齊全,此外還設有治療室、洗衣房、圖書室、活動室,而且各種公共設施的設計都考慮了殘疾兒童的需要。
“幫助孩子恢復身體健康只是第一步。”有關負責人表示,96%的集中供養孤殘兒童都是有殘疾的,所以將盡最大力量幫助孩子們恢復。同時,本市還將採取多種方式爲孩子爭取受教育機會,採取就近入學原則,讓孩子們到普通學校、特教學校就讀;不能去學校就讀的孩子採取請教育機構“送教上門”的方式接受教育;智力、肢體都有殘疾,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孩子,由機構老師採取“個性化”教育方式針對不同孩子的特點施教。同時,沒有考上普通高校的孤兒還可免費到民政管理幹部學院就學,讓其學習技能,提高就業能力,爲今後融入社會、立足社會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