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一問一答說電視
在對若干名受訪者的提問中,記者發現,不同年齡段的人對於電視的態度也各有不同,其差別就在關於電視的幾問幾答中顯著體現。
問:“你家有電視機嗎?”
答:“買電視是一種浪費。”
老李61歲,對這樣的問題感到摸不着頭腦:“當然有,誰家還沒有個電視機啊?”28歲的小喬新婚燕爾,她表示:“我家沒有電視,因爲誰都不看,買來也是一種浪費。”與父母同住的小謝雖然正在備婚,但提到電視則如是答道:“電視我們家有兩臺,也就我爸媽看,以後我結婚肯定不買電視,我和我女朋友都覺得沒有太大的用處。”郭女士的孩子即將上中學,課餘時間很少接觸電腦和手機,她說:“我覺得上小學的孩子們還是喜歡看電視的,特別是卡通片一類的。”
問:“電視機的主要用途是什麼?”
答:“頂多看看天氣預報。”
對於老李這一年齡段的人來說,電視機還是很重要的:“當然是用來看新聞、電影和電視劇啦!”
而小喬、小謝甚至郭女士這類處於中青年一代的人則坦承,自己對電視機的使用率遠遠不如父輩們高。“偶爾用大屏幕看看電影,比較過癮,但也不是經常看。”“過節的時候看看娛樂節目,偶爾會開一下電視。”“孩子玩兒遊戲,比如打個‘網球’什麼的,會用得上智能電視,可我們就沒多大興趣了,頂多就看看天氣預報。”
問:“你習慣看電視嗎?”
答:“不看電腦才難受。”
“當然了,每天看完新聞聯播,必須看天氣預報,接着就看軍事臺,都成習慣了!”在老李家,這種習慣一直被他和愛人所延續,他愛人甚至邊玩兒遊戲邊看電視,原因就是:“習慣開電視了,圖的就是個熱鬧。”而小喬和愛人則沒有這種習慣,她說:“電腦裏也能看各種節目,看電視反倒不習慣。不過我母親習慣開着電視打盹,有時要是不開,她就睡不着了!”
相比於電視,更多受訪者習慣於天天準時打開電腦,倘使哪天不開,纔會覺得渾身不自在。
□微評論
存在是因爲不可替代
網絡與電腦的興起,讓很多傳統媒體受到衝擊,電視不過是其中之一。
社會學家張寶義認爲,電視走向沒落的猜想,其實不足爲奇。想當年電視興起之時,平面媒體也有過類似的恐慌,而人們也曾預言紙質媒體的滅亡。
但是,這種猜想的存在至今已不是一年兩年的事了,該被淘汰的早就退出歷史舞臺,而無法被取代的仍舊存留於世。
紙媒之所以得以保全自身,是因爲人們始終需要或者習慣於用紙張來記載史實等資料。
雖說電視的發展史不如紙張悠久,但對電視飽含深情的人仍舊不在少數,電視的存在,至少是因爲它在一代人心目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
因此,只要情懷尚在,即使電視真的走向沒落,作爲寄託,這一事物也難以真正地徹底消失。
本組撰文本報記者王垚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