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112歲的蔡樹華老人正做着家務
○老人幹起活來十分麻利
江津,一座擁有1500年建縣歷史的古城,如今也是宜居宜業的幸福長壽之城市。“江津創下了‘中國長壽之鄉’的‘三個最’。”中國老年學學會常務副會長趙寶華說,自2008年以來,中國總共有27個城市獲評“中國長壽之鄉”,但江津是其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壽星分佈最均衡的。
江津百歲老人分佈很均勻,城鎮鄉村皆有分佈。我們首先去拜訪的是目前重慶最高壽的老人蔡樹華。蔡樹華老人今年112歲,有五個兒女,大女兒馬上就滿90歲了,小女兒也80出了頭,五世同堂的她,小玄孫都快3歲了。老人現在的身體狀況非常好,意識清楚,除了自己做飯之外,閒來的時候,她還會做一些針線活,老人還自豪地向我們展示着她親手縫製的禦寒用的墊子。老人性格開朗,喜歡吃粗糧,喜歡運動,此外,她還自創了一套健身操,每天堅持做,現在已經做了三十年了,說完,老人家就給我們現場表演起來,十分可親。
是什麼原因造就江津這麼多人長壽呢?一方面悠久的歷史文化,成就了江津百姓樂觀、堅韌、開朗的心態;地方黨政對社會經濟發展的科學引領,讓江津實現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和諧共生,江津百姓能夠“樂業”與“安居”並舉;與此同時,江津的長壽密碼還在於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
人類四大文明皆發源於大江大河之濱。擁有127公里長江黃金水道的江津,水資源異常豐富,水質狀況優良。全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適於頤養天年。濃密的森林環境既淨化空氣殺滅真菌,還生產出了大量素有“長壽素”之稱的負氧離子。中國老年學學會常務副會長趙寶華表示,除了空氣、生態、生活等方面的因素外,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就在對江津區的土壤檢測中發現土壤富含硒。江津南部地區面積1300平方公里,富硒面積達600平方公里,幾乎佔到一半,主要集中在嘉平鎮貓山片區、柏林鎮南部和四面山的東部等。重慶大學曾開展過一次專題調查,他們提取了江津35名百歲老人的頭髮檢測,結果發現這些老人平均每克頭髮硒含量爲0.5416微克,與人體理想的硒含量值十分接近。
硒被譽爲“抗癌之王”,長期食用這些土地上產出的富硒產品,讓江津區百姓極大地降低了癌症發病率。而今,江津農業亮出富硒牌,富硒花椒、富硒大米、富硒茶葉、富硒金銀花、富硒西瓜等已成爲江津特色農產品,一條富硒之路讓江津這個長壽之鄉再添風采。
長壽數字
江津區位於重慶市西南,地處長江中上游沿岸,全區面積有3200平方公里。
戶籍人口爲150.4萬人,人均預期壽命達78.84歲。80歲以上老人佔戶籍人口比例2.88%,健在的百歲老人就有122人,佔總人口比例爲8.1/10萬,最高壽的老人已經有112歲了。在申評“中國長壽之鄉”需達到的15項指標中,江津均超過“中國長壽之鄉”的國家評審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