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大紅的中國結,漂亮的紅窗花,充滿民俗特色的紅春聯。昨天是中國傳統的農曆小年,由合肥晚報與安徽博物院聯手舉辦的“民俗鬧新春”互動活動也在省博物院紅紅火火地舉行。儘管是最後一天的活動了,仍然有很多市民慕名而來,剪窗花、寫春聯、猜謎語……大家玩得非常開心,待活動結束時,不少人意猶未盡地表示:明年,你們一定要再舉行活動,我們還要來省博物院學民俗,迎新年!
自己動手,讓窗花貼滿窗戶
“今天,我教大家剪窗花,你們看,把紅紙折成五折,然後用剪刀尖剪出一個一個的小尖尖……怎麼樣,是不是出現了對稱漂亮的一朵花?”合肥市剪紙藝術非遺傳承人朱山中手裏的一張紅紙,很快在他的剪刀下,變身成一個漂亮的窗花,他教給大家最簡單的剪窗花折法——五折法。“五折法容易學,但也容易忘,大家看好我摺紙的步驟,只要把我教給你們的技巧運用上,可以隨心所欲地剪,剪出來就是一個好看的窗花。”朱山中一邊說,一邊剪,還一邊教給大家剪紙的竅門。“馬上要過年了,我們叫過年是過什麼節啊?”聽到朱老師的問題,不少小朋友搶着回答。“我知道,我知道,叫春節!”“對了,剪好花的部分後,我們在最裏面剪一個‘春’字,好不好?”
很顯然,朱山中的提議令大人小孩都很感興趣,不過想剪好窗花中間的“春”字並不容易,不僅要重新摺疊紅紙,還要想着春字的筆畫,一筆一筆地剪。
香樟雅苑小學二年級的謝睿嫺小朋友顯然對剪窗花很感興趣,年齡不大,手卻很巧,在朱老師教導下,她很快學會了幾種窗花的剪法,而在即將到來的新年裏,她家裏的窗戶上,將貼滿她親手剪出來的窗花。
爲了大家,我們一點也不累
此次“民俗鬧新春”互動活動內容相當豐富,剪窗花、猜謎語、寫春聯、捏麪人、打中國結……不少民俗高手看到本報刊登的消息後,紛紛報名參加,康振民、呂錫環、音邦傑、鬱家成等幾位書法家原本只安排每人來一天的,卻幾乎天天到場,爲大家寫春聯。
“梅香發苦寒韌鋒出磨礪”、“新年春意滿盛世福音多”、“書中乾坤大筆下天地寬”……每一副春聯都飄着墨香,爲現場營造出喜慶的年味兒,而幾位書法家一直低着頭,彎着腰在寫着春聯,一上午的時間,幾乎都沒有時間休息。
學個“蛇”結,開開心心過大年
作爲本次活動中唯一亮相一天的打中國結,週六當天成爲“明星項目”,中國結高手於愛萍的作品在省市手工藝評比中屢次獲獎,她和幾位老姐妹一起來到安徽博物院教大家打中國結。
“今年是蛇年,我教大家打一個‘蛇’結,戴在手上,既漂亮,又應和了新年,好不好?”在於老師的手裏,一根細長的紅繩,很快就變成了一個蜿蜒盤旋的“小蛇”,在兩端分別打出釦子和釦眼,往手上一扣,一個鮮亮的“蛇”結就打好了。
這樣一個新鮮的民俗手工藝引起了大傢伙的興趣,幾十個人同時拿起紅繩學習打“蛇”結,看起來容易學起來難,在於老師手下非常簡單的編制手法,真正編起來可沒那麼容易,於是,於老師和她的幾個好朋友開始手把手教大家:“繩子應該這樣,對,向上之後,再向下,這根始終要壓着另一根……”在幾位老師的悉心教授下,嘿,幾十分鐘後,幾十條小“蛇”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