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不萊梅大學神經病學家傑哈德·羅斯展示從罪犯大腦前下方發現的“罪惡斑”。 |
| 掃描圖像上,罪犯大腦前下方的黑斑清晰可見。該黑斑被羅斯教授稱為“罪惡的淵藪”。 |
犯罪是一種病嗎?至少德國神經病學家傑哈德·羅斯認為是的。倫敦《每日郵報》2月6日報道說,通過對罪犯的大腦進行X光掃描,德國不萊梅大學神經病學教授傑哈德·羅斯發現,罪犯大腦的前方均有一塊黑色的斑塊。他稱之為“罪惡斑”。
“當你對慣犯大腦的進行掃描的時候,你能看到他們大腦的前下方總是有嚴重的缺陷。”羅斯告訴《每日郵報》,“由此證明,一個人犯罪,往往是因為他大腦的那塊區域出現了腫瘤或者受到了損傷。只要通過外科手術摘除腫瘤,他又完全可以恢復正常……那塊地方正是罪惡的淵藪。”
持此觀點的絕不止羅斯教授一人。
美國新墨西哥大學心理學副教授肯特·基爾曾對威斯康星州和新墨西哥州監獄的約2000名罪犯做過大腦核磁共振掃描,結果發現他們的大腦掃描圖像具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如果你舉止怪異,你肯定會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大腦。”2012年基爾參加杜克大學的一個學術會議時說。
基爾發現,單胺氧化?(MAOA)基因對人的暴力行為具有重要作用。他說,如果一個人具有單胺氧化?基因,同時又來自壓抑的環境,他采取暴力攻擊行為的可能性就會大得多。單胺氧化?基因對人類大腦某些部分灰白質密度的變化取著決定性作用,而大腦灰白質又是導致人類精神變態的決定因素。“精神變態目前被認為是預測人們下一步舉動的最好的先兆。”基爾說。
羅斯對基爾的觀點深表贊同:“當我看見一個年輕人,發現他的大腦前下方開始出現病變,那我幾乎可以肯定,他有66%的可能成為重罪犯。”
“(越來越多的心理學家)相信,精神變態,比如孤獨癥,是典型的神經病前兆——一個人5歲的時候就可以檢查出來。”《紐約時報》2012年5月曾報道說,“因為診斷結果很客觀,不會隨人的情感改變而改變,所以被絕大多數研究者用作鑒別‘初期精神病患者’的主要手段。”
當然,不是所有心理學家都相信精神病是可以提前診斷出來的。
“沒有人會樂意5歲的時候就被貼上精神變態的標簽。”新南威爾士大學心理學家馬克·達斯接受《時代》雜志采訪時說,“(但是)很多研究者相信,易衝動的性情是人天生的,而且很小的時候就可以診斷出來。”
不過,羅斯對自己的研究成果還是持比較保守的態度,認為還不是萬無一失的。
“當然,我不是說大腦前下方出現問題,就一定會導致人犯罪。”羅斯告訴《每日郵報》,“大腦有時可以抵消暴力傾向,只不過現在還不清楚該過程是如何進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