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天津市寧河縣七裏海鎮任鳳村52歲的農民杜乃合,以前是一個普通水產養殖戶,經過幾年的發展,現在已擁有一個佔地1000多畝的立體養殖基地。他以養殖園、垂釣園、農家院餐廳爲載體,在鄉村旅遊上下工夫,迎接全國各地的遊客,每年收入超過10萬元。
昨天上午9點,記者來到位於七裏海岸邊杜乃合的養殖基地時,他正在忙着給專程從北京趕來購買大雁蛋的遊客裝車。記者注意到,臨近春節,七裏海溼地周邊的養殖戶大都歇業,但杜乃合的養殖基地卻是一片紅紅火火的場景,放眼望去,大雁在空中飛舞盤旋,野鴨、山雞、大鵝在不停地追逐嬉戲;農家院餐廳也是紅紅火火,訂餐的、購買野鴨和大雁蛋的,絡繹不絕。
“過年也回不了家,基地有3000只珍禽需要餵養和管理。開辦基地不僅讓我嚐到了特色養殖致富的甜頭,也讓城裏人享受了田園生活的樂趣。”杜乃合說,6年前,他向村裏租了30多畝水塘養魚,後來增加了河蟹、蝦。隨着面積的不斷擴大,又建設成生態立體養殖基地,從江西、上海等地引進美洲雁、野鴨、天鵝等近10個品種珍禽與河蟹、鯽魚、蝦等水產品進行立體生態養殖。如今,1000多畝的養殖基地形成水上飛大雁、水面遊野鴨、水下魚蝦蟹的局面,呈現出一幅美麗的田園生活畫卷。依託養殖場,杜乃合又新開了垂釣園和農家院餐廳,讓養殖場的產品就地得到轉化和升值。
採訪中,杜乃合告訴記者,對生態溼地的修復和對野生動物的保護人人有責。因此,基地飼養的3000只美洲雁、野鴨、山雞等全部是野外放養,以野生植物爲主食,大大節約了飼料,降低養殖成本30%以上。這些珍禽不光吃雜草,還會啄食白蛾等林業害蟲的蛹和幼蟲,排泄的糞便不僅是蔬菜肥料,又能養魚蝦,減少了養殖場的環境污染,從而形成了立體養殖模式。每到旅遊旺季,都會有大量的遊客來此感受大自然氣息,與這些動物親密接觸,即使到了冬季,遊客也是絡繹不絕。
杜乃合說,隨着七裏海知名度越來越高,遊客也會越來越多。下一步,他準備在產品深加工上下工夫,打造水禽產品禮品盒。“再過兩年,我這又會有大變化了。”杜乃合自信滿滿地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