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十二、辦了兩件大案子
上一期講到狄仁傑擔任了侍御史,負責監察官員,舉報不法。狄仁傑這個人疾惡如仇,很快又辦了兩件大案子,使得他在社會上好評如潮。
一個案子是參倒了高宗面前的紅人韋弘機。此人早期從事過外交工作,擔任過檀州刺史,業績出色,應該說還是個很有能力的官員。後來擔任了司農卿,慢慢地他開始發生變化了(和基建有關的工作看來自古就是官場陷阱)。他主持過幾項大工程,這人在這方面有癖好,總是攛掇着高宗大興土木,太子李弘的陵墓就是他修的。高宗嫌洛陽宮殿比較破舊,想修又擔心預算不足,韋弘機在旁邊使勁攛掇:“沒問題!沒問題!以前司農寺都是僱工匠砍伐木材,現在我們用戶奴採伐,省下好大一筆錢,足夠修宮殿的了。”高宗一高興就任命他主持動工。高宗在這事兒上也是犯糊塗,省下的那筆錢難道不是國庫的錢嗎?
韋弘機一動工就是大手筆,不僅修繕了舊宮殿,還額外增建了幾座宏偉的新宮殿,非常壯麗豪華,其中上陽宮沿着洛水的長廊就長達一里。高宗看了非常高興。底下大臣都明白,這裏面肯定有貓膩,伐木省下的那點錢肯定不夠修這麼大宮殿的,預算肯定突破了。韋弘機這麼喜歡搞工程,肯定是趁機謀私利,撈油水嘛。這種貓膩想必大家都清楚,可是韋弘機在高宗面前很紅,大臣都不願意挑頭。宰相劉仁軌就是這樣,看不慣韋弘機,自己又不願出頭,他去找狄仁傑,說:“古天子陂池臺榭皆深宮復禁,不欲百姓見之,恐傷其心。而今列岸謻廊亙王城外,豈愛君哉?”意思是這個韋弘機太不像話,新修的宮殿就在洛水岸邊,隔着河老百姓都能看到宮殿裏的狀況,皇帝還有威嚴可言嗎?古代認爲皇帝不能輕易讓平民看見,否則無法保證威嚴。你看劉仁軌這人夠滑頭,他只說宮殿選址不對,不提貪污的事情,爲啥?因爲選址問題是禿子頭上的蝨子——明擺着的,貪污這個事情即便大家都能猜到,你也要拿出證據,所以他不願惹這個臊,於是到狄仁傑面前說,盼着狄仁傑去出頭。
狄仁傑不可能看不透他的意思,但是侍御史職責所在,再加上剛直不阿,所以狄仁傑毅然出面彈劾,結果果然查出韋弘機的問題了——韋家人盜取公物,也就是貪污公家物資錢財。高宗想保他也保不住了,韋弘機就此被免官了。
另一件案子涉及高宗面前另一個紅人王本立,這人善於拍馬,仗着高宗寵信,胡作非爲,大臣們都比較怕他。狄仁傑彈劾他,高宗有點捨不得,說這人是個人才,留着吧。反正愛拍馬屁的人在皇帝眼裏一般都是人才。結果狄仁傑倔勁上來了,他對高宗說:“國家雖乏英才,豈少本立之類!陛下何惜罪人而虧王法。必欲曲赦本立,請棄臣於無人之境,爲忠貞將來之誡!”朝廷再缺人才,也不缺王本立這樣的,您要是非保他不可,乾脆把我流放了,讓以後的人看看忠貞之人的下場,引以爲戒。要他還是要我,您看着辦吧。大家看到了吧,這陣子的狄仁傑比以前更強硬了,說話更乾脆直接。高宗只得妥協,王本立也被彈劾倒了。
經過這兩件事,朝野上下對狄仁傑交口稱讚,都覺得這人是個強勢人物。當然,也保不齊有的人覺得狄仁傑比較“二”,比如劉仁軌可能就是這樣看的。不過話說回來,歷史上成大事的都不是唯唯諾諾、中規中矩之人。
朝中這些事兒還不是狄仁傑的主要功勳,這個階段的狄仁傑乃唐王朝模範“消防員”。爲什麼說他是消防員呢?消防隊就是哪裏有火情就到哪裏去,要的是幹練、神速。高宗和武則天一有麻煩事就想起狄仁傑,狄仁傑四處出動幫助朝廷滅火善後,可不就是個模範“消防員”嗎?
那麼,他都去哪裏滅火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