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天津北方網訊:臘月二十九,辭舊迎新的一天,在這一天很多人開始了自己的春節長假,也有一些人正滿心歡喜地期待着除夕夜的到來。它似乎像是一個節點,承上啓下,又或許已經成爲一個標誌,那就是意味着團圓。但總有人需要捨棄自己與家人團圓的機會,爲更多的人保駕護航,將一句句“祝你平安”“一路順風”傳遞到你耳邊。
與其他春節期間仍要堅守在崗位的人一樣,這一天對於李莉而言,與平日並沒有什麼不同,因爲她仍需要早早地搭上去往單位的班車,面帶微笑地迎來自己在崗的每一輛車。她僅僅是一名普通的高速公路收費員,而這是她在蔡公莊收費站崗亭裏度過的第三個春節。
不稱職的媽媽難稱心的兒媳
無法像一個普通媽媽一樣,將孩子的飲食照顧得無微不至,因爲她的工作經常出現“連軸轉”的情況。下了夜班,能安安穩穩地睡一覺就好,而再一次醒來時,孩子可能早已沉沉睡去。在李莉的印象中,似乎從兒子上學以來,她就沒有盡心照顧過孩子一天。雖然常把“男孩就該學會自己照顧自己”掛在嘴邊,但只有她明白,那只是她在爲自己的不盡職尋找藉口。
對於婆婆而言,李莉似乎已經做到了最好,每當剛剛走下夜班的崗位,李莉首先就是拖着疲憊的身體,來到菜市場,買上幾樣新鮮的蔬菜,去給公婆做一頓可口的飯菜。每當看着老人吃上自己準備的飯菜,先前的疲倦都會一掃而光,此時李莉才能放心回家。“平時對老人們照顧不夠,幫他們洗衣、做飯也是應該做的,老人雖然總說不讓我來,可我知道他們也想我。”李莉長長地嘆了一口氣。
除夕天未亮踏上早班車
今年34歲的李莉是土生土長的靜海人,幾年前成爲濱石高速蔡公莊收費站的一名收費員。從此,“黑白顛倒”的日子就成了李莉最平常的生活。除夕一早,一家人還在睡夢中,李莉早已洗漱完畢,輕手輕腳地開始爲愛人和孩子準備早餐。儘管是春節,可家人的早餐並不豐盛,鹹菜、稀飯、饅頭、火腿,“這有昨天剩的稀飯,爺倆兒湊合吃點兒,中午就去奶奶家吃好的了。”
踏上班車時,已是6:30左右,街邊的路燈仍然亮着,路上的行人少得可憐。剛一上車,李莉就掏出自己準備的早餐,半個饅頭夾火腿,吃了起來,“除夕早上哪兒有賣早點的,我們這上早班的,都自己帶着。”每天,住在縣城的他們都要乘班車去往蔡公莊收費站,而這一路就是20多公里。
工作有點“枯燥”但需認真對待
“春節期間7座以下小客車不收費,大車仍需要髮卡收費,所以我們中有負責髮卡收費的,也有負責疏導車輛的。”隨後,李莉來到一條小客車通道,與另兩位同事一同站在崗亭旁,對過往的車輛進行疏導以及引路。
按照往年除夕的客流量,除夕這天車流量相對平日會更少,而即便是高峯期,一般也集中在凌晨以後。站在崗亭旁,一會兒工夫便有一輛小轎車緩緩駛入收費站,“麻煩問一下,要是從這出去,怎麼去大邱莊啊?”女司機搖下車窗向李莉問道。“您從這邊開出去,右拐然後一直走,隨後能看到一個大牌坊,那就是大邱莊了。”別看這會兒她說得頭頭是道,其實李莉原本是個“路癡”,到站裏工作後,幾乎每天都會遇到問路的司機朋友。因此,在接下來的日子裏,她不單熟記各條高速公路的線路,就連緊鄰收費站的幾個鄉鎮線路,她也掌握得一清二楚。
眼看着時間一點一點過去,車輛依舊算不上多,但在崗亭外站着的人早已凍得發抖。每個工作人員都穿着厚厚的棉衣,可寒風中站了兩三個小時以後,每個人的雙頰都凍得紅紅的。他們每天都要在狹小的空間裏工作近10個小時,單調地重複着髮卡、收費、刷卡、出示票據等動作,揚手示意、車輛停穩後,要點頭微笑,並向司機熱情問候。每一次面對駛入收費站的車輛,李莉都會將身體向左傾斜45度角,然後熱情地向司機說上一句:“您好,祝您節日快樂。”
“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過年時候的收費站最有意思的就是12點以後,我們會給路過的司機送餃子吃呢!”李莉自豪地說道。她還告訴記者,每年除夕晚上,他們都會抽空去包餃子,“雖然別人都是在家裏跟家人團圓,可我們能給司機朋友們送上熱乎乎的餃子,那感覺別提多幸福了。”
想到回家過年再累心裏也暖
雖然18:00左右李莉就能下班了,可從收拾自己的錢箱到交班再到坐上回家的班車,已經是18:30左右。“家裏老人還等着吃團圓飯呢。”爲了等李莉回家一起吃飯,兒子已經連續打了四五個電話,每次都重複着一句話:“媽媽,你什麼時候回來?”“這就回去了。”“馬上啦!”“告訴奶奶別等了,再等菜都涼了。”每當接起兒子的電話,李莉都覺得心裏特別不是滋味。想到馬上就能回家過節了,李莉笑着說道:“過年還不就是回家吃頓團圓飯,一年的苦一年的累,都忘啦。”新報記者佟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