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春節是團圓的節日,家家戶戶圍坐在一起共享新春的祥和與喜慶。然而,這祥和喜慶的背後是全市萬名公安民警舍小家爲大家,堅守在公安保衛工作一線,守護着津城的平安。特別是市公安局110指揮中心民警按照“接警認真、出警及時、處警到位、羣衆滿意”的十六字工作方針,加強值班值守和指揮調度,處置各種警情。昨天是七天長假最後一天,記者走進了市公安局110指揮中心。
短短兩個半小時
13:50,紅橋區某飯店報警,因服務質量問題,顧客與店方發生爭執。接警員立即指令屬地分局派警處置。
14:45,某小區物業公司報警,樓頂突然掉落的水泥塊砸中停放在樓下的私家車,物業公司希望通過車牌查找相關車主。
15:20,薊縣西龍虎峪村民報警,家中固定電話遭遇郵寄違禁包裹的電話詐騙。接警員立即通過網上派警系統,直接將處警指令發送給公安薊縣分局屬地派出所。
16:23 ,市民李先生報警,他駕私家車串門,臨走時發現自己的車被別的車堵在裏面無法動彈。他請求110幫忙查找周圍幾輛車的車主挪車。
精通外語民警隨時待命
增設專處置火險警情電話
昨天上午8:00,110指揮中心大廳,110接警電話全部開啓,電話鈴聲已經是此起彼伏,接警員一邊通過耳麥話筒與報警者交流,一邊飛快地敲擊着鍵盤,準確及時調派警力,處置各種警情。巨大的電子屏幕上,用特定圖標代表的街面巡邏警車密佈在津城大街小巷,讓人一目瞭然。屏幕右側,則是各區縣當天警情動態分析圖表。在指揮中心大廳的右側,是外語報警服務檯,幾位精通外語的民警隨時待命接受外國友人的報警。
據市公安局指揮部指揮中心負責人介紹,集中燃放鞭炮和煙花是市民春節期間表達喜悅心情的一種方式,爲了讓全市人民度過一個平安祥和的新春佳節,110指揮中心提前做好準備,在原有119火警電話的基礎上又增設了5部用於處置火險警情的電話,隨時準備處置各種火警,確保羣衆平安過年。除夕當晚0時至2月10日晨7時,110報警服務檯接報火警比以往有所下降,未發生較大以上級火災事故。
“您好,這裏是110報警服務檯……”“好的,請電話保持暢通,我們立刻派警……”,這是每名110接警員說得最多的一句話。28歲的接警員李巖至今已在110工作5年了,今年他即將迎來自己的小寶寶。李巖的妻子懷孕後一直身體不好,一個多月前就住院觀察。然而,110接警員常年按照三班制輪班,大家對節假日的概念都模糊了。即便是剛過去的春節長假,對110接警員來說,工作生活和平時相比也沒什麼變化,有時甚至比平時還更忙些。這個春節,他基本是單位、醫院兩頭跑,除了上班,他下了班就去醫院守着妻子。
在崗位上過第二個春節
作爲接警員“我驕傲”
和李巖不同,接警員小馬則是接警員中的新兵。上午10:10,隨着一陣鈴聲,小馬左手邊的報警器紅燈亮起,他熟練地按下接聽按鈕,“您好,110,請問有什麼事情報警?汽車電瓶被盜,您在什麼地方?好,請稍等,我們馬上派警。”小馬一邊和報警人進行交流,一邊飛快地敲擊着鍵盤。不到兩分鐘,這一警情被直接轉發給公安津南分局屬地派出所。
當被問到沒能和家人過年,是不是感覺遺憾時,小馬利用接警的間隙表示,這已是他第二次在崗位上過春節了,對於這種過年方式他早已習慣。110全年24小時開啓,是守護津城平安的“生命線”,而接警員則是這條“生命線”的守護者,任務艱鉅、責任重大。作爲110接警員,他感到驕傲,因爲他的每一條處警指令,很可能就會幫處於危險中的報警人擺脫險境,給處於困境中的人雪中送炭,家裏人對他也是非常理解和支持。
春節期間求助類警情較多
11:30,接警員們開始輪流吃午飯。因爲春節期間,警情相對較忙,接警員幾乎顧不上喝水上廁所,忙活了一上午的接警員才利用這個機會喝點水,去趟洗手間。每個接警員基本都是在食堂匆匆吃過飯,就趕回去替換沒吃飯的同事。
13:20,小馬旁邊的報警電話響起,報警的是一名男子,他說自己是癌症晚期患者,獨居在家無人照料。現在,突然全身疼痛無法忍受,萬般無奈下求助民警,希望將他送到醫院就醫。小馬一邊詢問對方所在的具體位置,努力安撫對方情緒,一邊飛快地將警情指令分派至公安和平分局。公安和平分局南營門派出所接警後,立即安排警力趕赴報警人家中,將他送往醫科大學總醫院進行救治。
春節期間,110指揮中心日均接警達9500餘起。其中,求助類警情較多,而且警情五花八門。現在市民擁有私家車的比例持續攀升,有時市民駕車串門拜年時,私家車被堵無法動彈,只好撥打110尋找車主挪車。過年了,三五知己小聚,高興之餘,難免多喝幾杯,酒喝多了,找不到回家的路,還有的是因爲急着回家,發生了剮蹭交通事故……無論任何警情,110接警員都會及時妥善處置。
19:10,天已經徹底黑了下來,白班的接警員已經下班,又一批盯夜班的接警員開始忙碌起來。從晚上19:00至轉天清晨7:00,幾十位接警員又將在忙碌中度過一個不眠之夜。在這個新春佳節裏,“110”就在羣衆的身邊,守護着津城的平安。記者宮偉孔琳樊曉慧攝影新報記者孫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