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讓天津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天津市環保局局長嚴定中在接受新報記者採訪時說,“十八大首次把‘美麗中國’作爲未來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目標,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總體佈局的高度來論述。而本市也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我們將向着美麗天津目標努力。”
8大舉措控制PM2.5和PM10污染
環境保護已經成爲重大的民生問題,天津在環保爲民、環保便民、環保利民方面重點做了哪些工作?
嚴定中:本市一直把環境保護作爲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把環保爲民、環保便民、環保利民作爲全市環保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着力解決突出的民生環境問題。比如市民們非常關心的PM2.5問題,環保部門非常重視PM2.5的污染治理,積極籌劃建立與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相適應的監測評價及信息發佈系統,滿足實施PM2.5監測及數據發佈的要求。自2008年起,開展了1個監測點位的PM2.5實驗性監測。至2012年底,全市建成17個具有PM2.5監測能力的站點。自今年1月開始,在市環境監測中心網站和天津環境公衆網可以實時查詢17個站點的PM2.5等6項污染物監測數據。
爲達到環境空氣質量新標準要求,本市制定、實施了《天津市2012-2020年大氣污染治理措施》。在對全市環境空氣質量狀況、大氣污染主要成因進行認真梳理的基礎上,提出了空氣質量改善的遠近期目標,並以控制PM2.5和PM10污染爲重點,制定了8項治理措施。
一是控制新增煤炭總量,限制常住人口規模;二是提高環境准入門檻,大力發展高端產業;三是實施供熱鍋爐煤改氣,遏制各類揚塵污染;四是深度治理小火電機組,強化工業污染源管理;五是實施黃標車治理工程,強化機動車污染防治;六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廣使用清潔能源;七是修復生態環境,實施綠化及清水工程;八是完善環境監測網絡,落實區縣政府責任。
110項重點工程已完工或基本完工
今年是天津實施第二輪生態市建設行動計劃的最後一年。天津如何實現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
嚴定中: 2010年,天津圓滿完成第一輪3年行動計劃。24項生態市建設指標中,14項指標明顯提高,已有16項達到國家標準。2011年開始實施第二輪行動計劃,包括節能降耗、污染減排、水環境治理、綠化、固體廢物和噪聲治理、農村環境防治、循環經濟七方面任務,共166項重點工程項目,總投資約254億元。截至2012年底,計劃中確定的166項重點工程中,110項已完工或基本完工;本市24項生態市建設指標中有10項較上年度有明顯改善。
深入開展生態創建示範工作。西青區開展了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工作,華苑科技園被批准成爲國家生態工業園,東麗區華明街、寶坻區周良莊鎮等6個鄉鎮被評爲國家級生態鎮,津南區八里臺鎮、小站鎮、葛沽鎮被命名爲市級生態鎮,目前,全市共有21個鎮獲得國家生態示範鎮命名。
通過兩輪3年行動計劃的實施,一批生態建設、污水處理、河道整治、脫硫脫硝等重點工程開始產生環境效益。在經濟、人口、能源消費超預期增長情況下,天津環境質量得到改善,環境保護整體水平有了較大提高。
今年是第二輪生態市建設最後一年,我們要以生態文明建設爲先導,以生態市建設爲平臺,以環境質量改善爲中心,以主要污染物減排爲重點,以環境保護監管爲保障,努力在完善環保體制機制、保障生態環境安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促進生態文明建設上取得新突破。
建環保和污染減排倒逼機制促發展
在節能減排的巨大壓力下,天津該如何落實“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戰略思想?
嚴定中:本市始終堅持環境是生產力、競爭力的重要發展理念,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現代化發展戰略突出位置。通過大力引進高新、高質、高端項目,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持好字優先,加強生態建設,狠抓節能減排,逐漸積累了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在前進中解決環境問題的基本經驗。
“十二五”以來,我們從調整能源結構、控制人口規模等方面尋求突破,建立環境保護和污染減排倒逼機制,優化經濟社會發展。確定“總量控制、等量置換”、“新老掛鉤、增減平衡”、“有償調劑、異地減排”和“國家認定、年度結轉”4項基本原則,實施燃煤總量和人口控制、燃煤鍋爐房淘汰、小火電機組脫硫治理、黃標車治理和清水工程減排五大重點任務。嚴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新增量,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得到本市和環境保護部的高度認可。
一是重點落實控制燃煤增量方案,儘早實施城鎮人口增量控制措施,力爭實現年度控制增煤500萬噸的目標;嚴格落實新改擴建項目總量和區縣年度社會經濟發展帶來總量的“增減平衡”,督促區縣採取控制燃煤和城鎮人口增量措施,對落實情況不好的區縣實施區域限批。建立燃煤和城鎮人口統計、分析、預警機制,及時採取應對措施。
二是堅持和落實各項檢查推動制度,重點推動“五大任務”及全市電力機組脫硝、燒結機脫硫、污水處理廠建設等重點減排工程,堅持節點跟蹤管理,存在問題的及時預警;對建設滯後的減排工程加強協調,儘快解決問題或督促責任單位採取相應補救措施,確保年度計劃落實。
三是進一步加強全市水資源消費及排污現狀的研究,採取有效措施提高現有污水處理廠的運行負荷、覈算效率,改善環境質量;加強科技減排的研究,爲減排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四是進一步加大執法檢查力度,督促企業改進完善治理設施和在線監控系統,提高處理效率;進一步加大企業規範化管理力度,繼續搞好規範化管理研究和培訓,明確規章制度和標準,提高企業管理水平。
嚴把環保準入關控制污染項目
對一些有污染企業或項目,本市環保部門如何從源頭上進行監管?
嚴定中:本市制定了嚴格的地方環境標準。堅持實施規劃環評和建設項目環評審批聯動,嚴把環保準入關,引導產業結構調整和合理佈局。加快淘汰落後產能,推進重點行業、企業的清潔生產審覈工作。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和低碳發展。認真落實《關於加強本市“十二五”時期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通知》,不受理未經規劃環評工業園區及國家明令控制行業的項目環評;對建設項目與園區規劃環評不符的,不予批准。把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作爲新、改、擴建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的前置條件;嚴格主要污染物替代排放量審查,組織開展增減平衡項目專項檢查,督促等量置換措施落實到位,積極探索創新項目環保管理機制。嚴格涉及重金屬等環境敏感項目的准入門檻,探索適合本市重點行業產業發展的環境保護指導意見。
目前,本市環保部門已連續多年開展整治違法企業保障羣衆健康環保專項行動,嚴肅查處環境違法行爲。以重金屬排放企業、石油、化工行業及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爲重點,加大督查力度,對存在環境違法行爲的重點企業掛牌督辦。對羣衆反映強烈的環境問題及時快速嚴格依法處理。全面提高防範環境風險和處置突發環境事件的能力,完善環境風險管理和應急救援體系,強化專項應急演練,推動和指導區縣環境應急能力建設。進一步加強環境信訪和12369受理投訴及查處工作,完善12369環保舉報投訴系統建設,暢通環境投訴渠道,提高受理投訴的質量和水平。不過,由於種種原因,農村環保成爲環境保護上的一個薄弱環節,亟需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