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19日報道,韓國經濟近年來蓬勃發展,但隨之而來的社會變遷,導致建立在“養兒防老”觀念上的傳統家庭結構快速瓦解,加上政府的福利制度跟不上時代需要,韓國孤苦老人的自殺率因此倍增。
據報道,韓國65歲及以上老人的自殺人數,從2000年的1161人上升到2010年的4378人,10年間的增幅近四倍,是發達國家中最高之一。
根據傳統,父母會全力養育孩子,當父母年華老去時,孩子就負起照顧父母的責任。這樣的社會不需要社會保障制度,養老院也極罕見。但近數十年來,韓國年輕人紛紛從農村到城市謀發展,或是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上心力交瘁,不是無力照顧父母,就是把他們丟在鄉下孤苦無依。
這類社會變遷在工業化國家裏並不罕見,但韓國人的感受特別深,因爲對韓國人來說,爲子女犧牲就等同於投資在養老金計劃上。而目前受苦的老人,其實是帶來這些社會變遷的人,即協助韓國在韓戰後重建經濟的功臣。
韓國尚志大學社會福利教授樸智勇說:“家庭是自我的延伸。韓國父母把未來寄望在子女身上,包括老年的醫療照顧、經濟支援和舒適生活。子女的成功,就是父母的成功。”
令問題更爲嚴重的是,韓國政府對傳統家庭結構的急速崩潰措手不及。韓國政府遲至1988年纔開始建立公共養老金制度,但其金額根本不足以應付基本生活開銷,而且在制度建立時,許多人已過了工作年齡,因此根本不受保。韓國政府2011年發表的報告說,65歲老人中,只有4成參加政府或私人養老金計劃或是擁有退休儲蓄。
同時,法律規定,老人的孩子如果有能力照顧他們,老人就不能領福利金。這迫使老人必須選擇是要向孩子開口要錢,或是證明子女棄養,再向政府申請補助。這在愛面子的韓國社會是痛苦的選擇。樸智勇說,有些老人感到被子女背叛而自殺,另一些人則爲了不拖累子女而走上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