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天津北方網訊:“每天運送的病人五花八門,很可能攜帶病菌,萬一擴散傳染,後果不堪設想。”多輛標有“重症監護醫療急救”等字樣的外地牌照急救車長期停放在和平區樂昌里社區內,令居民整日憂心忡忡。一年來,儘管當地居民通過多種渠道反映呼籲,但隱患始終未被排除。有可能成爲傳染源的急救車爲何能堂而皇之地長期停放在居民區內?記者調查發現,目前本市急救車的管理機制仍有待完善。
●讀者反映
急救車停社區令人憂
“我們樂昌裏小區是市級文明樣板小區,本來環境很好,但隨着一年前這些急救車的進入,我們便開始提心吊膽。”當地居民劉先生反映,自去年2月份開始,幾名外地人在小區租房後,便每天駕駛急救車出入社區,影響了當地居民的正常生活,“首先,這些急救車的車型較大,每次進出動靜都不小,影響了居民的正常休息。其次,這些急救車每天運送的病人都不一樣,消毒、保潔措施是否完善?是否會對居民的健康產生危害?多種不確定因素讓我們提心吊膽。就此,我們曾多次向居委會、物業反映,也跟車主發生爭執,但問題一直沒有解決。”
上午8點30分,記者來到樂昌裏小區,看到一輛牌照號爲冀AVJ120的金盃牌面包車停在樂昌里居委會門前的樓間甬道上,該車車身紅白兩色噴塗與120急救車基本相同,藍色頂燈等設施齊全,前臉上方還標有大大的紅色“急救”字樣。觀察發現,該車內部已經過改裝,備有擔架和側向坐椅。隨後,記者遍巡該社區,當場未發現類似車輛停放。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自去年2月一外地人租用該社區樓房後,便將該房作爲急救車司機的休息地點,每天晚上都有兩到三輛相同車型的急救車停放在該社區,儘管牌照大多爲“冀”字頭,但車牌號不固定。一年來,頻繁出現在該社區的急救車共有6輛,而且每天進出時間不固定,駕駛人員均穿便裝。“他們肯定在別的地方也有停放處,我們小區只是其中之一。”有居民分析說。
另據介紹,在此期間,因爲擔心被傳染疾病,就急救車該不該停在小區的問題,業主代表和物業公司人員均與車主發生過爭執,試圖將急救車勸離,但均未成功,對方的理由是“租了房屋就應該允許停車”。
“每個省市的急救資源都很緊缺,真正的救護車不可能長期跨省市經營。”採訪中,有居民表示這些急救車有套牌假冒嫌疑。
另外,就急救車長期擾民問題,當地居委會非常重視,曾代表居民通過多種渠道反映、呼籲,希望能杜絕隱患,但問題一直沒有解決。接受採訪時,樂昌里居委會工作人員介紹:“在此期間,我們找過租房業主協調,但效果不大。也曾通過人大代表提案呼籲,還找過區衛生、工商、交管等部門,但對方都說管不了,所以問題一直沒能解決。”
●記者調查
管理機制有待完善
爲何有可能成爲傳染源的急救車長期停放在居民區卻沒有被制止?接受採訪時,本市120急救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對於急救車存放管理,我們有嚴格的規定,執行完任務的車輛都必須停放在指定地點。去年,就大量黑、假120急救車攪擾本市院前急救市場問題,我們曾協同交管部門進行過專項治理,排除了部分隱患。但在治理中我們發現,一些來自周邊省市小型醫療機構的急救車長期在本市運營,這些車輛設備簡陋,達不到本市相關急救車標準,無法保障患者的人身安全。然而,截至目前本市並沒有出臺相關禁止外地急救車在津運營的規定,本市衛生部門也無法用本市的相關審批標準對這些車輛進行約束。也就是說,對這些車輛的運營我們無權干涉。”該負責人介紹,本市120急救中心現有急救車輛120餘輛,市場混亂時,包括外地急救車在內的其他急救車輛曾多達50輛以上。
接到反映後,記者將相關情況向市交管局相關部門進行了通報,該部門負責人表示,由於本市沒有禁止外地急救車在津運營的規定,對於證照齊全的外地急救車,交管部門也同樣無權約束。就樂昌里居民反映外地急救車涉嫌套牌一事,該部門負責人表示將責成市交管局查驗大隊進行覈查並將結果回覆本報。
日前,市交管局查驗大隊作出回覆,“交管部門的執法依據是《道路安全法》,經現場覈查,羣衆反映的急救車隸屬於河北省石家莊某集團公司職工醫院,車輛行駛證、駕駛員駕駛證均真實有效,不存在套牌問題。”該大隊相關負責人同時表示,“對於急救車的管理,執法主體應該是衛生部門,違規責任也應由衛生部門認定,如果需要聯合執法,我們會予以配合。”
“不管怎麼說,急救車都不應該停放在人口密集的居民區。”隨機採訪中,多位市民認爲,急救車作爲特種車輛,不執行勤務時應停放在指定的固定位置,這是衛生部的統一規定,全國各地都應該遵照執行。急救車跨省市經營,應該在相關省市衛生等部門進行報備,同時申請固定停放地點並接受相關部門的監督。“上個月,北京市衛生局、交管局等部門聯合制定併發布了《北京市救護車管理辦法》,規定從2月1日起,各醫療機構不得使用非本地牌照救護車在北京市從事醫療服務,我們天津也應該參照這個辦法及時跟進,完善相關管理機制。”本報記者陳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