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人大立法
法治中國的壯錦圖景——十年立法回眸
2003年3月18日,剛剛當選爲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的吳邦國在十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閉幕式上宣佈:爭取在本屆任期內,基本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這是一個莊重的承諾。實際上從這一刻起,十屆全國人大立法工作的大幕就已經悄然拉開。
從九屆全國人大任期屆滿時的“初步形成”,到十屆全國人大任期屆滿時的“基本形成”,再到十一屆全國人大任期內如期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國立法完成了一次偉大的跨越,一幅恢宏壯錦的法治中國新圖景正展現在世人面前。
人大立法時代品格
過去十年,對科學立法、民主立法持之以恆的執着與堅守,使人大立法迎來了收穫的季節,一部又一部體現時代特徵、迴應社會關切、表達百姓心聲的高質量法律相繼出臺。
每一部法律都在講述着有關中國民主的故事;每一部法律都在訴說着中國人民對於法治所懷有的那份虔敬與渴望;每一部法律都是依法治國進程中的一個耀眼的路標。
當我們再度走進法律的世界,細細品味那些經典之作,就可以感受到民主的脈動,感受到人大立法的時代品格。
人大監督
人大監督新局
細節印證歷程。
細節見證輝煌。
回望過去的十年,中國這個有着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國,走過了一段崢嶸的“黃金歲月”。在這段難忘歷程當中,作爲中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其監督工作的作爲有聲有色,表現可圈可點,讓人從一個個細節中真實地感受到這輝煌時期裏的“人大監督新局”。
專題詢問:耳目一新
問權是法律賦予人大的一項重要監督權力,是人大監督權的題中應有之義,行使好這一權力,是法律的要求、人民的期待、代表的呼聲,也是政府的願望。人大的詢問,是人大法定監督權的一種外化載體,是國家權力機關依法進行的監督性的莊嚴之問。專題詢問是在這些年來全國人大依法開展監督工作的力度不斷加大、形式不斷豐富和完善的大背景下出現的。
專題調研:抓地留痕
運用專題調研這種監督形式,督促和支持“一府兩院”按照各自工作報告提出的目標任務做好工作,確保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確保經濟社會發展任務的順利完成,既是依法監督的必然要求,也是創新精神的集中體現。
十年監督:大局意識
十年彈指一揮間。在這十年複雜多變而崢嶸難忘的國際國內形勢之下,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認真履行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職責和使命,將人大監督工作與黨和國家工作的大局緊緊相扣,牢牢抓住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突出問題,胸有全局、勇於擔當,與全國人民一道攻堅克難、鑄就輝煌,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十年監督:民生關切
回首十年,人們會發現,從食品安全、社會保障、就醫、就業,到收入分配、社會救助、入學、養老,從安全生產、抗災救災、工資清欠、保障房,到傳染病防治、消防減災、交通安全、飲用水,從老年人權益保障、婦女權益保障、未成年人權益保障,到殘疾人權益保障、職工權益保障、農民工權益保障,等等,這些關係最廣大人民羣衆切身利益的民生問題,無不密密麻麻地寫在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十年來的“監督日曆”裏。
人大代表履職
人大代表:與偉大時代同行
過去的十年,中國經濟曾面臨重重困難,遭遇非典,趕上雨雪冰凍災害及汶川特大地震等自然災害,受到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可謂次次驚心,回回動魄,國家抗風險抗擊打能力屢屢經歷嚴峻考驗。在這種情況下,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需要極大的勇氣和魄力。這條路前無古人,天地間獨此一例,沒有經驗可以借鑑,改革又漸深入髓,風險猶如高懸之劍。面對危險與機遇交織、失敗與成功並存的複雜形勢,迎接挑戰,破解難題,在披荊斬棘中探索並創造奇蹟,就構成了這個波瀾壯闊大時代的特徵。
十年代表工作關鍵詞
關鍵詞1中央9號文件 推進代表工作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
根據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全國人大常委會在認真調查研究、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提出了《關於進一步發揮全國人大代表作用,加強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度建設的若干意見》。2005年5月,中共中央以中發〔2005〕9號文件批轉了《意見》。中央9號文件科學總結了半個多世紀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建設的基本經驗,進一步明確了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做好新形勢下人大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工作重點,對於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障人民當家作主、實施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公開透明的人大
開放的人大:見證中國民主政治進程
從十屆到十一屆,全國人大走過十年不平凡的歷程。回眸一望,中國民主政治建設的堅實步履清晰可見。十年間,中國的發展進入新世紀新時期,全國人大也經歷了不斷開放的新階段。
過去的十年,亮點頻現:直播委員長作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開通“網上新聞中心”、法律草案公開徵求意見常態化、提高監督工作透明度、舉辦網絡訪談迴應社會關切……
對外交往
變革中創新局——全國人大十年外事工作回眸
“9•11”恐怖襲擊、國際金融危機、歐債危機、新興市場國家羣體崛起、西亞北非局勢動盪……近十年來,一系列影響國際政治、經濟和安全形勢的重大事件頻發,國際關係和國際格局發生了自冷戰結束以來最爲深刻的變革。
對於正努力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中華民族而言,這既是挑戰,更是千載難逢的機遇。在這重要的歷史時期,作爲我國總體外交重要組成部分的全國人大對外交往,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緊緊圍繞黨和國家中心任務,從“服務國家總體外交、服務國內經濟發展、服務人大自身工作”出發,通過積極開展高層交往、穩步推進機制交流、充分利用多邊舞臺等方式,充分展現我國家形象、闡述我方針政策和立場觀點、交流治國理政和民主法制建設經驗,有力地維護了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開創了全國人大對外交往的新局面。
自身建設
打鐵還要自身硬——全國人大常委會自身建設十年回眸
2003年3月18日,剛剛當選爲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的吳邦國同志在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指出,“我們要繼續加強自身建設。做到務必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繼續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要努力學習,深入實際,腳踏實地,求真務實,力戒形式主義,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則,紮紮實實地依法履行好自己的職責。要進一步健全工作制度,完善工作規則,嚴格議事程序,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