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秦丹全國人大代表黃細花,她已經是第5個年頭,執着地提“加快公共場所控煙立法”的建議。她“即使不當人大代表也要繼續呼籲”的精神,感動公衆。
全國政協委員葛劍雄,在舉世矚目的兩會會場,他再次炮轟教研泄題事件,要求教育部兌現一年前的“答覆”承諾。他的精神,成就“葛劍雄之問”。
兩會上像黃細花、葛劍雄這樣的代表委員,其實不少。他們的這種求真精神,爲這個時代除穢添彩,也讓筆者想起了古代的諫官制度。“諫”字右邊一個“柬”字, “柬”由“束”和“八”字構成,這個字的本意是把一束絲線分揀開來,即臣子向帝王就某事理出各種可能的建議選擇,並“揀”出其中最佳者;轉借意爲臣子向帝王過錯提糾正的意見。試想一下,古代帝王高高在上,諫官低頭奉疏在下,猶有敢犯死以諫的諍臣,因爲他們追求政治生活的品質。身處人人平等的現代社會,如果還有代表委員既沒有好的建議,提意見又怕這怕那,沒有真話,那就不要從政了,太累。
兩會會場,本就該建議層出、呼聲鼎沸、智慧相搏。公衆最不希望看到“鄉愿代表”、“殭屍委員”。而那些說真話、講實情、求真效的較真代表、“炮手”委員,無不受到公衆普遍的關注和敬重。
一個代表的背後,站着67萬個人民。向人大代表問計,就是向他們背後的廣大民衆問計。往近處看,要解決我們面對的許多問題,經濟發展、民主法制、社會民生、文化建設、資源環境,無不需要智慧的凝聚。往遠處看,要實現全面小康之目標、民族復興之夢想,更需要精神的凝結。試想一下,若沒有爲國謀、爲社會謀、爲民謀的真情真意,在兩會上哪來直來直去的實言真話?
在兩會上講真話,講有質量的真話,對代表委員而言,是個人的良心品性,更是法定的責任。代表民衆行使權力、爭取權益,這份擔子不算輕。這次兩會新風勁吹,民衆看到了兩會安排的細節之變,也寄望於這種風從會上吹到會下。但大家更希望的是,來自各地的代表、不同界別的委員,能立足各自地區的實際,立足自己的行業界別、經過深入的調查研究,實事求是地反映問題,共謀發展大計,尤其是要以求真的態度,推動有利於社會長遠發展的制度建設。
只有適合國情、民情的制度建設,才能更好地解決各種民生、社會問題。代表委員應該放下思想包袱,講真話,擺“乾貨”,以諍言、真言來爲推動社會發展出力。
正如習近平同志強調的,要“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雖然“雄關漫道真如鐵”,但只要求真務實,發力改革,“長風破浪會有時”,實幹必能興邦。願兩會代表委員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