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家住湖南衡陽市和平北路的曾衡生因身患多種疾病,生活拮据,此事經網絡傳開後,今年3月3日,曾衡生接到了5000元善款。也在這一天,像曾衡生這樣遇有特殊困難的10名市民,共收到網友通過網絡募集的善款33000元。據悉,在衡陽,“網絡雷鋒”早已走出網絡,走入社會,成爲市民中的學雷鋒“標兵”。
去年,電影《包裹》感動了無數觀衆,電影內容並非虛構,主人公原型毛利輝是昭通大關縣山村學校的教師。2006年冬天,爲了給山區孩子募集衣物和文具,他在網上發佈了《學生“走光”,我哭了》的系列帖子,感動了成千上萬的網民,數萬個愛心包裹和善款短時間內送到毛利輝的學生手中。
如今,中國網民數已達5億多,在這樣一個巨大的平臺,傳遞學雷鋒善行、褒揚雷鋒式義舉早已蔚然成風,而“網絡活雷鋒”也活躍在全國各地。在這裏,一個求助信息往往可以引發千萬迴應,一件學雷鋒事蹟可以經過千萬次點擊被廣泛傳播,一聲愛心號召也可以引來全社會的熱情響應,而學雷鋒的跟帖留言更是以千百萬計。在網絡的各種表述中,雷鋒更像一個有血有肉的時代青年,生動可愛、親切真實,爲廣大網民所追捧和喜愛。
網友“雷鋒的同鄉”在討論“最美”時就認爲,過去網絡只注意負面的東西,但正面的東西一經發掘,更具感召力。近年來,各地“最美”典型井噴,這表明,雷鋒式的平凡英雄就生活在我們身邊,正時時引領社會的道德風尚,導引着網絡的精神走向。
網絡經過“最美”人物的感召,如今已經成爲傳遞正能量的重要渠道,近日發生的“全城吃麪”和“全城買鵝”的感人事蹟,就是網民用愛心接力書寫的感人故事。鄭州一家刀削麪館老闆患了骨癌,發帖請求大家去自己的麪館吃麪,以求多賺些錢渡過難關,於是出現全城百姓競相去吃麪的感人場面。烏魯木齊的劉發,妻子被確診爲白血病,鉅額醫藥費讓三口之家背上了沉重的負擔,劉發只得做起了賣鵝生意。今年2月3日凌晨劉發寫了條微博,敘述了自己的窘境,不料竟產生了巨大影響,好心人紛紛援手,賣鵝數量劇增。
當代雷鋒傳人郭明義自去年3月25日開通實名微博後,他的微博便成了宣揚雷鋒精神的大平臺,捐骨髓、獻血、助學、扶貧……郭明義搭起了一座又一座學雷鋒的橋樑。“網上應該有雷鋒的聲音。”遼寧撫順雷鋒精神研究所所長翟元斌說。他們建立了“雷鋒博客”,利用網絡擴大雷鋒精神的影響力。其實,只要在網絡搜索引擎中輸入“雷鋒”兩個字,就會發現,有關雷鋒的網站、論壇、貼吧數量很多,關於雷鋒的消息更是鋪天蓋地。
學雷鋒的善行義舉,能夠受到網民的熱捧,表明了雷鋒精神已經深入人心,發揮着巨大的正能量。雷鋒,是人民真心學習的道德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