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隨着網絡科技的發達,祭掃習俗也在以文明、科學的方式與時俱進。今年清明節期間,一種綠色、低碳的掃墓方式蔚然成風,許多市民不再赴墓地上香、燒紙、燃放煙花爆竹,而是通過在網上建立紀念堂等形式進行祭祀。
近日《民政部關於做好2013年清明節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要宣傳倡導鮮花祭掃、網絡祭奠等文明時尚的祭掃方式,傳承優秀殯葬文化、弘揚時代精神。記者在“天堂公墓紀念網”天津站了解到,從2010年至今,已有1402位天津網友爲逝者建立了網上公墓。在3D網上墓園、網上靈堂裏,網友可以在高仿真的環境裏模擬完成傳統祭奠活動。
在本市塘沽區南海路一家外資企業從事技術操作的郭先生表示,自己老家在安徽,清明假期往返兩地時間緊張,而在網上祭拜,不僅方便快捷,還能避免路途勞頓,節省開支。對於網上祭祀的形式,郭先生認爲值得提倡與推廣,“燒紙、上香,甚至燃放爆竹,既浪費資源,又污染環境,網上掃墓則不受時空侷限,隨時都可以寄託哀思。”市民劉女士在爲家族已故長輩建立網上紀念館後,還將照片資料及生前書寫手跡翻拍成電子格式上傳網絡,希望下一代也能瞭解家族的歷史。
據瞭解,近兩年網上掃墓作爲一種新型的祭祀形式,因其具有打破時空阻隔的便捷性、減少環境污染等優勢,逐漸被人們接受。目前全國供網上掃墓祭祀的網絡紀念館已達上萬家。(記者王宇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