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編輯動機
撒切爾夫人被英國媒體稱為偉大的首相,但真正的撒切爾夫人,卻隨著她退出政壇,淡出人們的視野。“鐵娘子”的辭世勾起了人們的諸多記憶,她的從政之路是怎樣的?她後來又如何看待自己的政治生涯?
雜貨店走出“鐵娘子”
命運選擇讓瑪格麗特·撒切爾降生在英格蘭小鎮的雜貨店裡,她卻從這裡一路走到了位於倫敦唐寧街10號的英國權力中樞。她連續三次擔任首相,任期長達11年之久。她還是英國歷史上第一個將其推行的政策冠以自己名字(“撒切爾主義”和“撒切爾革命”)的首相。
她是英國歷史和西方歷史上的第一位女首相,她的從政表現卻比男人還強悍。當年,有人批評她漠視失業勞工的狀況,“作為一個女人,你應該具有同情心”,撒切爾夫人的丈夫丹尼斯對此的反應是,“‘同情’這個詞從來就沒有出現在她的字典裡”。這個24歲就站在伊裡斯購物中心的肥皂箱子上發表演講的1950年大選的最年輕的女候選人,在還是牛津大學的學生時就習慣了面對整屋子的“雪茄”和“領結”說出自己的想法。在漫長的從政史上,似乎只在一個場合她被打回了女人的原形,那是在1982年的北京。有人分析撒切爾夫人在香港問題上最終向鄧小平讓步的原因時說,“與鄧相比,她只是一個女人。”
馬島之爭與歐元危機
1982年的撒切爾夫人,在阿根廷佔領馬島十周後,不懼萬裡之遙毅然出兵,一舉擊沈了阿根廷唯一的航母“貝爾格拉諾將軍”號,把阿根廷從海軍強國的名單上一筆勾銷,此役打消了阿根廷武力解決馬島問題的念頭。
1989年,保守黨在是否加入歐元聯盟的問題上陷入分歧。她堅決捍衛英國的財政主權,拒絕接受“我們根本無法控制、連利率都不能由自己決定的統一貨幣”。盡管歐元問題成為壓倒她政治身軀的最後一根稻草,她因反對加入歐洲貨幣聯盟而在1990年被她的政治盟友們逼宮下臺,但後來發生的每一次歐元危機都似乎在向她當年的先見之明致意。
與子女關系冷淡曾坦言後悔從政
撒切爾夫人被稱為“鐵娘子”,但去年出版的一本書透露了撒切爾夫人的真實心聲,她非常後悔從政。這本名為《斯賓塞日記》的書是由保守黨資深議員斯賓塞一系列日記合集而成,書中披露了撒切爾夫人在1995年4月與斯賓塞談話的內容。撒切爾夫人坦言:“如果時光能夠倒流,我絕不會步入政壇,因為我的家庭已經為我的從政之路付出了過高的代價。”
書中還透露,其實撒切爾夫人早在幾年前就已經對政治喪失興趣,撒切爾夫人在1990年11月剛辭去首相職務時,曾私下對斯賓塞說,“我非常討厭來到這裡(下議院)。”
盡管多數英國人認為撒切爾夫人是英國和平時期最偉大的首相,但斯賓塞的新書從另一個角度讓人們認識了一個更關心家庭生活,不願意從政的“鐵娘子”。
撒切爾夫人在政壇上的成功,離不開丈夫丹尼斯的支持。在2002年時,撒切爾夫人出現多次輕度中風,丹尼斯在2003年去世,這對她的打擊很大,也加重了病情。但更為嚴重的是撒切爾夫人與子女越來越疏遠的關系。
撒切爾夫人的長子馬克·撒切爾是有名的花花公子,曾在1982年參加達喀爾拉力賽時,失蹤6天。在2005年1月,他因為資助購買飛機,以策劃在赤道幾內亞發動政變而被捕,在南非被判緩刑4年,及罰款300萬蘭特。盡管撒切爾夫人晚年時身體虛弱,又患有老年癡呆癥,但居住在西班牙的馬克也只是四到六個星期纔會探望她一次。
馬克的雙胞胎妹妹卡蘿爾從事媒體工作,並熱衷於參加真人秀之類的節目,但有時候數月都不去看她患病的母親。稿件統籌李明喻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