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美素麗兒”摻雜過期奶粉事件,把嬰幼兒配方奶粉推至風口浪尖,一時間,各大母嬰論壇再次掀起母乳和奶粉的論戰。
一份調查顯示,在我國,約四成新媽媽依賴奶粉,其中一部分甚至只用奶粉餵養。一些嬰兒母親告訴記者,從孕期開始,她們身邊就活躍着一羣人,通過各種途徑向她們推廣奶粉。而育兒專家認爲,嬰兒的餵養最好以母乳爲主,奶粉應該是在沒有母乳或母乳不足情況下的選擇。
孕期到哺乳期推銷不斷
張女士春節前剛升級做媽媽,就不斷接到各類推銷奶粉的“騷擾”電話。“我們的奶粉添加了多種配方,讓寶寶更健康聰明……”起初,張女士還會聽對方講完,但現在,只要一聽是推銷奶粉的,她立即掛斷電話。“我說自己是純母乳餵養,對方還不依不饒,甚至向我推銷6個月以後的奶粉。”
其實,從最初的奶粉電視廣告,到電話“點對點”推銷,配方奶粉的推銷力度和手段越來越多。有着“被推銷”經歷的新媽媽們不在少數,記者曾在朋友圈中做過一個小小的調查,在15位新媽媽和準媽媽中,竟然有13人曾在各種場合被推銷過奶粉。懷孕7個月的徐女士說,她每次去醫院做產檢,排隊等候過程中,總有幾名中年婦女殷勤地塞來傳單讓她“解解悶”,瞄一眼,居然是某品牌的配方奶粉;懷孕才2個半月的錢女士上週帶着母親一起去聽產前講座,沒想到講課老師最後向她們推銷起了孕婦奶粉,聲稱產品中添加了DHA和鈣質。“我母親對DHA這種成分深信不疑,拗不過她,就買了兩罐回來。”錢女士說。
“隱形推銷”更具蠱惑性
記者發現,相對於赤裸裸的品牌宣傳推銷,奶粉的隱形推銷更具蠱惑性。王女士告訴記者,她生下女兒的一年裏,頻繁接到各類電話,有的自稱“育兒專家”回訪,主動對孩子的餵養情況和身體狀況“噓寒問暖”。而這樣的好事,最後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喝某某牌子奶粉對孩子好”。王女士周圍的朋友也曾遇到過這類推銷,最過分的是曾有推銷員讓新媽媽暫停母乳,並稱“母乳的營養不及配方奶粉”。
在旺旺、寶寶樹等論壇上,一些媽媽們的奶粉討論話題,常常被奶粉推銷員關注,這些“托兒”僞裝成新爸媽,伺機打廣告。記者曾做了一個試驗,發帖問“各位媽媽,你們都給孩子吃什麼牌子的奶粉?”短短半小時就引來多條回覆。除了真心推薦奶粉的爸媽外,一些動輒數百字、將各大奶粉做逐一對比的評論,大多出自“托兒”之手。他們的評論有共同點:邏輯性十分強,評論內容完整,以自己的經歷入手,宣稱試過幾個品牌的奶粉,但最後繞來繞去,都繞到一個牌子上,並將該品牌的賣點悉數羅列,甚至還不忘附上購買地址、電話或鏈接。不知情的人很容易採納這些“過來人”的經驗,殊不知中了“托兒”的招。
奶粉推銷影響母乳餵養率
宣傳轟炸和隱形推銷的雙重影響,動搖着越來越多的新手媽媽,另一方面,媽媽們又很方便地通過市場或者一些醫療保健機構獲得奶粉贈送,如此一來,一些餵養的誤區就產生了,最直接的後果就是母乳餵養率的下降。
一部分新手媽媽坦言,她們也知道母乳餵養的優越性,但因產假時間原因、自身母乳不足等因素,大多難以完全抗拒方便餵養的配方奶粉。此外,怕耽誤工作影響前途、怕母乳餵養影響身材、怕忌口、自身疾病用藥等原因,也都成了放棄母乳餵養的原因。
無序營銷亟待有效監管
對奶粉生產和銷售商而言,“第一口奶”的餵養意義重大,因爲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嬰幼兒未來奶粉的選擇。爲此,不少推銷商想破了頭,打入準媽媽和新手媽媽的內部圈子,甚至不惜違背道德,採取誤導和欺騙的方式,推銷自己品牌的奶粉。
然而,絕大多數媽媽不知道,早在1995年我國就頒佈了《母乳代用品銷售管理辦法》,禁止經營者對6月齡以內(通常稱爲“一段”)的配方奶粉進行促銷,禁止發佈母乳代用品廣告和宣傳信息。2011年,我國曾對此辦法進行修訂。新規第六條提出,銷售者不得實施下列行爲:促銷母乳代用品,包括減價銷售、贈送產品、禮品、樣品,以及產品展示、積分回饋、發放產品宣傳資料等。衛生部制訂的《嬰兒餵養策略》中也明晰:堅決杜絕廠商採用各種手段進行母乳代用品的推銷活動,一旦違反相關規定,應予以相應處罰。可惜的是,儘管有條款進行約束,但由於缺乏執行細則,加上消費者對此內容缺乏瞭解,“一段”奶粉的隱形推銷還是層出不窮,這些規定尚未完全落到實處。
從三鹿奶粉到聖元乳業,再到美素麗兒,包括前陣子被熱議的境外“限奶令”,各類奶粉事件帶來的,除了是對監管部門和配方奶粉本身的質疑外,不少媽媽們也逐漸認識到,配方奶粉熱潮該降溫了。在提倡母乳餵養的今天,的確存在必須靠配方奶粉餵養的情況,但這不該成爲奶粉推銷商的藉口;有關部門加強對母乳代用品市場各環節的監管,已經刻不容緩。(記者左妍)
母乳餵養需要媽媽們堅持
世界衛生組織對關於嬰幼兒健康的建議中近年有一個微調,其中對純母乳餵養的建議時間從原來的4月齡增加至6月齡,對母乳餵養的建議持續時間也延長至兩週歲或超過兩週歲。上海市兒童醫院副主任醫師、上海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委員陳津津認爲,這個調整體現了整個世界範圍內對母乳餵養的推崇。
●科學哺乳
母乳餵養的好處大部分人都認可,可真正做到堅持純母乳餵養的產婦還不到一半。一些產婦生產後奶水少或沒有奶水,就用奶粉餵養,孩子一旦適應奶嘴就很難再選擇“費勁”地吮吸母親的乳頭了。
陳醫生介紹,通常醫院會爲每個新生兒準備少量奶粉,用於產婦開奶初期量少時給孩子補充。“這時孩子的味蕾發育還不成熟,對奶粉味道的分辨能力不高,醫院會用小量杯餵食,目的就是仍然讓孩子接受母乳餵養,通過吮吸幫助產婦出奶。”陳醫生認爲順產更有利於產婦分泌催乳素分泌出乳汁,剖腹產、高齡生產等原因可能對乳汁分泌產生影響,但女性分泌乳汁是生物本能,產婦應放鬆心情、保持信心,通過寶寶吮吸、專業按摩等方法開通乳腺管道,進行最大程度的嘗試。
陳醫生介紹,在月子裏哺乳應“按需”——儘可能純母乳餵養,而餵養次數按寶寶的需要決定。如母乳確實不夠,可採用“補授法”,在每頓母乳餵養後補一定量的奶粉;或採用“代授法”,在每日7—8頓餵養中,有1—2頓用奶粉替代。奶水少的母親應鼓勵孩子多吮吸,身體會自然調整適應寶寶的需求。當孩子80%的能量來自母親的母乳時,增加的奶粉並不會影響孩子口味,母親也不用擔心孩子會抗拒母乳。
●自然斷奶
雖然重回職場、奶水少等因素都會影響母乳餵養的堅持,陳津津建議除非孩子因嚴重的母乳性黃疸或乳糖不耐受等原因不得不斷奶,年輕媽媽還是應該遵循自然規律科學斷奶。她解釋,母乳哺乳是母親和孩子的“互動過程”,當孩子逐漸接觸輔食對母親的奶水需求量變少時,母親的產奶量也會相應減少,通常這個階段在10月齡到一週歲。
斷奶後奶粉就是唯一選擇?陳津津並不認可。從她的臨牀經驗出發,認爲一般一歲後的孩子可適當接觸酸奶,兩週歲可嘗試鮮奶,可以不同奶源地的產品交替食用,“奶粉並不是必需的,也不是唯一選擇”。
奶粉添加營養成分會比母乳營養更全面?陳津津認爲這是一個錯誤的認知。“舉例說,母乳中鈣質大約爲百毫升30毫克,而奶粉的這一數值爲50毫克,看上去含鈣量是多了,但嬰兒對母乳中營養成分的吸收率遠高於奶粉。此外,母乳中有已知活性因子100多種,還有很多是未知的,奶粉又如何去模擬生產?”
●不應盲目跟風
陳津津認爲不應盲目認爲“最貴的就是最好的”,實際上“合適的纔是最好的”。“國外大牌奶粉也有召回案例,全世界任何品牌都不可能是完美無瑕疵的。而且市場上的奶粉其大營養物質的配比基本相仿,只是在個別元素上有微小差異。”在選擇奶粉時陳醫生認爲,最重要是觀察孩子體重增加是否滿意、是否出現嚴重溼疹、便祕或腹瀉,口味是否接受就可以了。(記者 易蓉)
洋奶漲價+限購令刺激直供取代代購
調查顯示,三聚氰胺事件後,奶粉已成中國第二大的海外代購產品。不過,近日不少媽媽將不得不面臨洋奶粉漲價及代購渠道縮小的問題。
作爲全球最大的“奶源地”,新西蘭日前陷入了乾旱危機,專家預計今年北島地區的牛奶產量將比去年同期下降15%左右,這直接刺激了新西蘭奶粉價格較去年同期明顯上漲,平均提價在6%以上。一旦新西蘭“少奶”,一些使用新西蘭奶源或原料的奶粉品牌也會連鎖反應。
去年以來,美、新、澳、德、荷等多國的連鎖超市和藥房,紛紛貼出中文限購奶粉標識。到今年1月,澳門也宣佈優先接受澳門居民登記買奶粉。上個月起,香港“限奶令”更是開始嚴格實施。海外代購受限,針對“代購族”的迫切需求,上個月天貓聯手全球兩大食品集團達能和雀巢,啓動6大奶粉品牌的海外原產地直供銷售。由於直供縮短了供應鏈路線,或許價格比淘寶上有的“海外購”還快還便宜,成爲“海淘”奶粉的新渠道。(記者 胡曉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