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朱慧卿繪(人民視覺)
核心閱讀
在經歷去年11月的“周黑鴨·江漢路”地鐵站點冠名風波後,武漢地鐵日前就站點命名問題公開徵求市民意見。截至4月12日投票結束,有近4萬名網友參與。
積極參與投票、提出不同觀點看法,這表明市民有極大的參與熱情,也說明市民對這種開門決策的做法比較認可。
4月12日下午5時30分,武漢軌道交通4號線、1號線漢口北延長線共31個站點初擬站名公示截止。結果顯示,網絡投票共計39782張。
由於還有一部分市民通過電話投票,目前尚不能確定投票總體情況。
另據瞭解,此次公示截止後,武漢地鐵集團將彙總網絡投票和電話投票的情況,然後將結果報由相關部門審批,最終確定名稱後再向社會公佈。
拿初擬站名向市民徵求意見
4月8日,武漢地鐵集團有限公司網站發出這樣一條信息——《武漢軌道交通4號線和1號線延長線車站站名公示》。
這次公示的武漢地鐵4號線初擬28個站名包括漢陽火車站、首義路站、武昌火車站、洪山廣場站、岳家嘴站、武漢火車站等。
地鐵方面建議市民在給地鐵站取名時遵循4個基本原則:車站名須帶有明確的指向性,強調其標識性;應與車站所在地的主地名、路名結合;以路名取站名時一般選用垂直線路的道路名;市民的習慣用名儘量保留,遵循歷史沿革。
據瞭解,初擬站名中武昌火車站、武漢火車站等市民平時耳熟能詳的站名均得到較高支持,而一些站名也引發爭議。例如,有人認爲“漢陽火車站”站名欠妥,因爲漢陽火車站已經拆了多年,不能代表那裏的地名。還有市民認爲站名中“村”、“灣”太土,難以顯示城市發展新面貌。
此次站名公示徵求意見,市民可登陸武漢地鐵集團官網或騰訊大楚網投票,還可撥打熱線電話提出意見和建議。
“周黑鴨”冠名曾經引發質疑
拿初步擬定的站名向市民徵求意見,很容易讓人想起4個多月前“周黑鴨”冠名武漢地鐵2號線江漢路站所引起的爭議。
“各位乘客您好,‘周黑鴨·江漢路’站到了,請您拿好手中的鴨脖子,依次從左邊車門下車。”去年11月中旬,一條帶有調侃色彩、關於武漢地鐵站冠名的微博在網絡上瘋傳,一天內有近3萬人次參與討論。
有網友開玩笑說:“用不了多久,就會出現這樣一些站名——汪集雞湯漢口火車站,黑皮牛雜青年路站,小桃園煨湯中山公園站。”不少人認爲,地鐵站冠名太過商業化,影響城市形象。
當時有消息稱,2011年12月,武漢地鐵2號線站點冠名權公開拍賣,拍賣總金額爲2700多萬元。有知情人士表示,當時,“周黑鴨”出手500萬元獲得江漢路站6年冠名權。與此同時,還有8家企業、單位也通過公開拍賣或談判的方式,取得了武漢地鐵2號線另外8個站點6年的冠名權。
此消息一經披露,立即引起了更大範圍的質疑。拍賣流程及中標情況是否經過公示?地鐵站冠名是否召開過聽證會徵集市民意見?
在此期間,有業內人士表示,武漢地鐵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國有獨資企業,地鐵運營自負盈虧,並不同於北京、上海等地的政府包辦的運營模式。迫於運營壓力,武漢地鐵借鑑了深圳和香港等地“地鐵+物業”經營模式,以地鐵爲核心,在其上部空間建設配套設施,進行多層次開發,用收益補貼運營虧損。拍賣站點冠名權也是“多層次開發”的一部分。
但令人遺憾的是,當時面對鋪天蓋地的輿論質疑和指責,武漢地鐵集團並未公開回應。
市民參與表明對開門決策認可
去年11月25日,武漢市委宣傳部相關人士表示,考慮到部分羣衆對“周黑鴨”冠名江漢路步行街地鐵站有意見,市委、市政府要求武漢地鐵集團有限公司尊重民意,取消此前拍賣出的7個地鐵站冠名權。
其實,在我國以及世界範圍內,給道路及公交、地鐵站點或者地標建築進行商業冠名的案例有很多。武漢並不是第一個拍賣冠名權來緩解公共設施運營資金壓力的城市,但“周黑鴨”冠名後卻引來絕大多數網友的一片“吐槽”,原因頗值得玩味。
有網友認爲“周黑鴨”太世俗、太市井了,不能彰顯城市的個性和底蘊;也有網友力挺“周黑鴨”,認爲它是武漢本地的知名企業,冠名後將進一步擴大其在全國範圍內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但不可否認,更多網友認爲,地鐵站是公共資源,給地鐵站取名,應該廣泛徵求社會意見。
武漢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羅教講教授認爲,地鐵商業盈利模式不能偏離主流文化意識形態,否則,即便企業達到宣傳目的、地鐵也獲利,但整個城市的形象卻毀了,必將得不償失。凡是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事項,應落實國家相關聽證制度,保障公衆的知情權。
對於這次公示初擬站名請市民提意見,有關專家表示,如此多的市民積極參與投票、勇於提出自己的不同觀點看法,這表明市民有極大的參與熱情,也說明市民對這種開門決策的做法比較認可。相信通過這一過程,可儘早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避免日後再出現波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