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法院判奇虎構成不正當競爭賠騰訊500萬元 創中國互聯網史上最大賠償額
“3Q大戰”的三宗官司
2011年9月,北京二中院終審認定360隱私保護器屬於不正當競爭,判決奇虎向騰訊道歉並賠償40萬元。
2013年3月,廣東高院一審認定奇虎訴騰訊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不成立,駁回奇虎訴訟請求,79.6萬元訴訟費用全部由奇虎承擔。
2013年4月25日,廣東高院一審認定扣扣保鏢屬於不正當競爭,判決奇虎賠償騰訊500萬元,並在有關網站和報刊上向騰訊道歉。
昨日,廣東省高院對騰訊訴奇虎360不正當競爭糾紛案作出一審判決,判決被告構成不正當競爭,應連帶賠償原告經濟損失及合理維權費用500萬元,並在有關網站和報刊上賠禮道歉。這也是中國互聯網行業有史以來最大的賠償金額。宣判後,奇虎公司當庭表示要上訴到最高法院。
2010年10月29日,一款名為“360扣扣保鏢”的“安全工具”發布。軟件開發商奇虎公司稱,扣扣保鏢具有“給QQ體檢”、“幫QQ加速”、“清QQ垃圾”、“去QQ廣告”、“殺QQ木馬”、“保QQ安全”和“隱私保護”等功能。
這一軟件卻很快招來了QQ軟件的運營商騰訊公司《關於360公司推出非法外掛的嚴正聲明》,譴責扣扣保鏢是“通過外掛手段對QQ的多項功能進行破壞,嚴重影響QQ軟件的安全和完整服務”。
11月3日,騰訊公司再次發出了《致廣大QQ用戶的一封信》,稱奇虎公司“破壞騰訊公司的正常運營”,騰訊不得不做出“一個艱難的決定”,要求QQ用戶在360軟件與QQ軟件之間“二選一”。
2011年8月19日,騰訊公司向廣東高院提起訴訟,認為奇虎公司損害了QQ軟件的商業信譽和商品聲譽,請求判令奇虎公司立即停止涉案不正當競爭行為,賠償經濟損失人民幣1.25億元,並向原告賠禮道歉。
昨日開庭宣判中,廣東高院認定被告構成不正當競爭,但對騰訊公司提出的高達1.25億元的索賠請求,廣東高院沒有完全支持,經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酌情判定奇虎公司賠償原告經濟損失及合理維權費用共計500萬元。
此外,案件訴訟費66.8萬元,由騰訊公司負擔16.6萬元,奇虎公司負擔50萬元。
宣判後,奇虎公司的代理律師當即表示要上訴,並表示奇虎公司董事長周鴻禕將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奇虎認為,這次“判決並不公正”,並表示將追究騰訊“二選一”對360造成巨大損失的責任,進行追訴。
奇虎認為,廣東省高院“存在明顯的地方保護傾向”,360已決定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3Q大戰第三戰控辯焦點
騰訊
扣扣保鏢是否破壞QQ增值服務
騰訊稱扣扣保鏢實質上是打著保護用戶利益的旗號,污蔑、破壞和篡改騰訊QQ軟件的功能,同時通過虛假宣傳,鼓勵和誘導用戶刪除騰訊QQ軟件中的增值業務插件、屏蔽原告的客戶廣告,同時將其產品和服務嵌入原告的QQ軟件界面,借機宣傳和推廣自己的產品。
QQ體檢是否構成商業詆毀
扣扣保鏢會自動對QQ進行“體檢”,顯示“體檢得分4分,存在嚴重的健康問題”,“共檢查了40項,其中31項有問題,建議立即修復”,“在QQ的運行過程中,會掃描您電腦裡的文件,為避免您的隱私泄露,您可禁止QQ掃描您的文件”等用語,騰訊據此認為奇虎的行為構成商業詆毀。
奇虎
奇虎並不認為扣扣保鏢侵害了騰訊QQ軟件的完整性、安全性,反而辯稱騰訊的商業模式具有“掠奪性”和“侵害性”,“為了保護廣大用戶和其他經營者的利益,奇虎作為安全工具的開發和經營者責任重大,有權對抗和改變騰訊的行為”。
奇虎辯稱,給QQ打分不是對QQ的整體評價,只是對QQ軟件運行狀態的反映與評價;扣扣保鏢對QQ也曾給予100分的評價;奇虎對自己產品的安全也有評分,也顯示得分低,不能得出打低分就是貶損他人產品行為的結論,亦不構成商業詆毀。
廣東高院
廣東高院認為,騰訊在即時通訊平臺上發布的廣告、游戲及增值服務不屬於病毒、木馬程序和流氓軟件,奇虎公司無權假借查殺病毒之名,侵入合法軟件的運行進程,擅自修改他人軟件,破壞他人合法經營。
高院還認為,奇虎一方面在自己的平臺上開展綜合性服務,投放廣告、提供新聞彈窗等;一方面又以保護QQ用戶安全為名,提供工具鼓勵和誘導用戶過濾騰訊的廣告和資訊服務、刪除和破壞騰訊的增值服務,具有明顯的不正當競爭的惡意,是導致“3Q”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
廣東高院認為,只有當QQ特定的功能插件、廣告、資訊彈窗被禁用、阻止和清除後,QQ體檢纔能得滿分。給QQ打100分,實質是為了鼓勵和誘導用戶使用扣扣保鏢的“一鍵修復”功能去破壞QQ的產品和服務。扣扣保鏢還以特別醒目的方式提示QQ存在嚴重的健康問題,損害了原告騰訊公司的商業信譽和商品聲譽,構成商業詆毀。
此外,奇虎將自己的產品和服務嵌入QQ軟件界面,依附QQ龐大的用戶資源推銷自己的產品,違反了誠實信用和公平競爭原則,構成不正當競爭。
3Q大戰實質是
互聯網入口之爭
奇虎360和騰訊之爭的實質,無非在於爭奪用戶的桌面客戶端,進而佔據互聯網入口的制高點。近年來,從瀏覽器、播放器乃至輸入法,各大互聯網口水戰皆由此而起。
但雙方采取的手段皆為業界詬病。奇虎涉嫌利用用戶的恐慌心理搭便車,推廣自己的安全服務;騰訊QQ強迫用戶二選一,“做出了一個非常艱難的決定”被網友戲稱為“3Q體”。
知名互聯網經理人王冠雄認為,“3Q大戰”爆發以來,互聯網時代商家與用戶的權力邊界問題,依然未能得到解決。不過,隨著互聯網服務“雲端化”逐步推廣,因客戶端兼容問題導致的糾紛變得不那麼激烈。
“3Q大戰”客觀上推動了互聯網的開放進程。在經歷了“3Q大戰”之後,2011年中國互聯網迎來了“開放元年”,騰訊、百度、阿裡、新浪、360等眾多互聯網行業的領先者紛紛推出自身的開放平臺,中國互聯網創新和發展環境都有所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