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如不能正常瀏覽請選用IE瀏覽器

天津北方網訊:一隻綿羊引起衆多航天技術研究人員和心血管病專家的關注,一隻綿羊吸引了全國多家媒體的眼球,因爲它承載了“心”的希望。這隻名叫“天久”的試驗羊身上植入了我國第一個可植入的、第三代心室輔助裝置——磁液雙懸浮血泵。截至昨日,“天久”已經在泰心醫院動物實驗中心健康存活61天,創下了國內植入第三代心室輔助裝置的最長存活紀錄。
“天久”見過世面一點不怯場
“天久”寓意“天長地久”,研發團隊爲其取名的時候,希望它可以長長久久地活下去。果然,“天久”不負衆望,在3月14日植入血泵後,至今已健康存活61天,在國內首次實現攜帶電池與控制器自由活動達到了血泵臨牀植入的模擬狀態。
在昨日的新聞發佈會上,“天久”壓軸出場,面對攝像機、照相機的重重包圍,“天久”一點兒也不怯場。它在臺上走來走去,不時吃着工作人員遞上的食物。眼前的“天久”健康活潑,與普通綿羊唯一不同的是,身上裝着一個“盒子”,這就是寄予“心”的希望的“人工心臟”。“它可是見過‘世面’的,受到很多領導的重視。”
植入“人工心臟”後胖了6斤
工作人員介紹,2012年7月開始,研發團隊在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院進行動物試驗,半年時間共完成17次動物試驗,改進、創造了諸多手術方法、器具。今年3月14日,研發團隊爲取名“天久”的綿羊植入血泵,成功進行了第18次試驗。之後,研發團隊每天要對“天久”的生理指標進行全面監測,包括精神狀況、呼吸、排尿、排便、心率、進食進水情況。由於動物的血壓需要有創測量,因此無法測量。“天久”術前51公斤,術後各項生理指標均正常,而且還胖了3公斤。
-延伸
我國心衰患者1600萬:大量病人在等待心臟移植中死亡
對於終末期心衰患者來說,“天久”承載了“心”的希望。泰心醫院院長劉曉程介紹說,慢性心力衰竭日益成爲心血管病中最常見、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目前,我國心衰患者有1600多萬。對於終末期心衰,除循環輔助和心臟移植外,無其他奏效的療法。但由於心臟供體匱乏,遠遠無法滿足患者需求,大量心臟病患者在等待心臟移植中死亡。終末期心衰的治療和護理耗費了大量資源,已成爲全球性社會醫療衛生難題。
自主研發“人工心臟”:體積小、質量輕、溫升低、方便植入
心室輔助裝置是世界公認的各類終末期心衰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從上世紀60年代第一代氣動血泵、第二代軸流血泵發展到今天的第三代懸浮血泵,經歷了幾代科學家艱辛的研究歷程。
我國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進行心室輔助裝置的研究,雖經幾代人的努力,與國外相比仍有較大差距,至今尚無商品化的國產心臟輔助裝置供臨牀應用。國外雖有商品化的心室輔助裝置,但是一套裝置價格高達50萬至100萬元人民幣,令國內病人望“泵”興嘆。
2009年3月,研發團隊確定了磁液雙懸浮、泵機一體化、電控雙冗餘的總體技術方案,研製出體積小、質量輕、溫升低、方便植入體內的血泵。針對血泵最難突破的血液相容性和組織相容性問題,研發團隊經過艱難攻關,於2012年6月取得突破,在泰心醫院動物實驗中心的體外溶血測試結果顯示,血泵溶血指標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今年8月後有望應用於臨牀,總體費用比心臟移植低
第三代懸浮血泵何時能應用於臨牀呢?它的費用又有多少呢?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第十八研究所所長朱成林介紹說,該血泵的設計、生產、實驗都是自主完成,擁有100%的自主產權。今年8月份,新一批血泵將問世,審批通過後將有望應用於臨牀。
劉曉程表示,國內進行心臟移植手術需要20萬至30萬元,術後還需終身服藥,每年費用3萬至5萬元。第三代懸浮血泵應用於臨牀後,價格不會高於心臟移植,而後期維護僅需要充電即可,大大降低了術後的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