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更加註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凸顯了黨中央對法治國家建設的高度重視。國家權力中,行政權力最龐大,也最直接影響社會的安定和發展,影響人民羣衆的利益和自由;同時行政權力又具有擴張性和自由裁量性。在此意義上講,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重點和難點,政府能否嚴格依法行政,成爲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法治化程度的重要標尺。
爲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進一步推進法治天津建設,結合天津實際,本人就進一步推進依法行政提出以下建議:
一、進一步強化規則治理的理念,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
十八大報告指出,“提高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實現依法行政,樹立廣大領導幹部的規則治理理念和法治思維是關鍵。我國已建立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實現有法可依。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是每一級政府都要認真面對的工作重點和難點,這些工作千頭萬緒、紛繁複雜,需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予以謀劃與決策,切實做到“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在法律框架內推動工作、解決問題,實現規則治理,有序發展,不留後患。
二、進一步強化依法行政與行政效率相統一的理念,妥善做好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行政管理與執法工作
依法行政與行政效率相輔相成,相互促進。行政管理與執法活動中,應始終堅持依法行政與行政效率相統一的理念,只在法律之內求效率,不在規則之外圖方便。越是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行政管理與執法,越要嚴格依法行事。不能因追求行政效率,而放鬆與之相關的審批管理等環節的監管力度;也不能以追求行政效率爲由,超越職權、違法減省法定步驟或縮短法定期限。
三、進一步強化合理行政的理念,實現行政管理與執法的最佳效果
合理行政不僅是實質法治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當前不斷滿足人民羣衆對行政管理與執法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以及提升執法公信力的必然要求。合理行政要求行政管理和執法中,平等對待行政管理相對人,不偏私、不歧視;行使自由裁量權應當符合法律目的,排除不相關因素的干擾,堅決杜絕執法目的不良的濫用職權行爲;所採取的措施和手段應當必要、適當,符合比例原則。
四、進一步強化預防和化解爭議的理念,努力將行政爭議化解在初始階段
在採取重大執法措施前,對可能出現的行政爭議作出分析預判,提前做好應對準備;出現爭議後,注意暢通和規範羣衆的訴求表達渠道,認真傾聽和對待其合理要求,加強釋法析理與說服教育。注意充分發揮行政程序便捷、高效的特點,有效利用豐富的行政資源,加強利益協調與疏導,最大限度地消除矛盾,將行政爭議化解在初發階段,避免矛盾的積累與升級。
五、進一步強化與司法良性互動的理念,有效預防和化解行政爭議
進一步強化行政訴訟應訴工作,鼓勵和倡導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利用訴訟平臺,傾聽羣衆訴求,化解矛盾糾紛,瞭解本單位執法情況,促進工作的改進與完善。進一步強化行政訴訟與行政複議、行政仲裁等行政爭議解決方式的配合和銜接,建立健全行政爭議多元化解決機制。進一步強化行政機關與法院間的工作交流和業務研討,共同破解執法和司法難題,統一法律適用標準。(市高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 宋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