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5月22日,在天津市文廣局、天津市教育局的指導下,天津市教育學會、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正式啓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素質教育”的課題研究。
天津是具有優良文化傳統的歷史名城,天津人才濟濟,文化遺產燦爛豐富,面向學校特別是中小學探索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的新途徑,既是一項具有重要意義的研究課題,又是本市文化遺產普及、傳承和保護的重大創新。

本市基礎教育正在進行現代化學校標準建設。如何堅持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蘊含的思想、文化、藝術等,傳統營養,生髮成生動有力的教育因素,使之成爲學校的內涵發展、素質教育、學生課餘文化生活的正能量,這無疑也是一項具有重要意義的課題和可貴的教育創新。
非遺中心與高校研究機構、非遺保護單位、專家學者、傳承人共同攜手,組成了強大的傳承隊伍。全市近百所小學的將近千名教師報名參與了首批課程。5月——6月間,老師們將親耳聆聽來自中央美術學院非遺中心、天津音樂學院、天津美術學院、天津體育學院、天津書法家協會青少年書法委員會的非遺專家們就傳統音樂、傳統舞蹈、戲劇與曲藝、傳統美術書法、傳統體育、民間文學等項目的15堂專題講座。講座將在天津圖書館復康路館二樓報告廳,面向社會公開授課,從目前發佈的題目包括《源自文化遺產靈感》《中國音樂好在哪?》《禮樂中國》《中國年畫的精神價值》等生動、雅趣的內容,無不牽動着大衆的文化情懷。
天津市教育學會副會長田福安表示,現在的教育存在一些問題。他說:“學歷越來越高,文化程度越來越低;上學時間越來越長,品位越來越低。把國家傳統文化中的文脈,好的東西都丟掉了。教育要文化立校,培訓的學生不能只有知識沒有文化。比如現在我們重視傳統節日了,但是不能光放假,要挖掘傳統節日背後的文化內涵,起到教化的作用。這次非遺傳承與素質教育課是一個很好的嘗試也是一個好的開始。關於文化傳承和教育的問題還有很多需要研究的地方。”
“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保護民族文化的文脈,是最好最根本的保護,是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的重要任務。本期講座結束後,將在7月啓動本課題的實踐內容,包括“古詩詞吟唱”“京劇”“剪紙”“書法”“泥塑”“傳統武術健身操”等,參與課題的教師將面對面接受國家級、市級傳承人的培訓。非物質文化遺產所具有的人才資源、文化資源將成爲充實學校內涵、提升素質教育質量、豐富社團活動的寶藏。
本次課題就是要讓津沽大地的孩子們,在成長中浸潤着祖先生活的充盈快樂、體驗着無處不在的工巧心思、吸收着華夏文明的靈性智慧、蓬勃着華夏兒女的赤子之情。使這些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華民族的精神力量能夠薪火相傳、傳之久遠。(記者吳宏)
課程安排:
1、5月29日9:00——11:00《禮樂中國——傳統禮樂觀念漫談》,王建欣主講
2、5月31日9:00——11:00《讓舞的歡樂走進校園——淺談非遺項目中的傳統舞蹈》,高惠軍主講
3、6月5日9:00——11:00《中國年畫的精神價值——剪畫童年(印繪篇)》李志強、張兆瑞主講
4、6月6日9:00——11:00《彩塑的空間思維》付長聖主講
5、6月7日9:00——11:00《中國戲曲藝術的生命精神》李冬茵主講
6、6月12日9:00——11:00《源自文化遺產的靈感——人力文化遺產與藝術》喬曉光主講
7、6月13日9:00——11:00《雷琴拉戲的那些故事》何洪祿主講
8、6月14日9:00——11:00《中國音樂好在哪兒?》靳學東主講;
9、6月19日9:00——11:00《先秦的漢子與篆書——兩漢的碑刻與簡帛》孟威、胡健主講
10、6月20日9:00——11:00《康楷與魏碑——二王書法的流變》孟威、胡健主講
11、6月21日9:00——11:00《篆刻藝術源流——書法教學中的通識教育》孟威、胡健主講
12、6月26日9:00——11:00《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民間美術的學科建設——兒童創造性剪紙的實踐與探索》姜彥文、趙罡主講
13、6月27日9:00——11:00《民間文學的時代信息與審美原則》張春生主講。
14、6月28日9:00——11:00《傳統體育的現實作用和文化功能——天津傳統體育的傳播方式》楊茜萍、楊祥全主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