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日前,本報刊登了《專家邀市民看運河聽故事時間就定在6月的第一週》的消息後,很多熱愛歷史文化的讀者都非常感興趣。這次開展“津沽運河行”騎行宣傳活動能讓大家瞭解到哪些不爲人知的運河故事?據介紹,凡是現在還保留的文物古蹟,這次騎行活動都能見得到。另外,運河邊的“常住民”也會給大家講述老天津人眼中的大運河。
武清十四倉遺址未被破壞
天妃宮遺址博物館副館長盛立雙介紹,2008年本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就進行了京杭大運河天津段文物資源調查,共發現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築基址、古碼頭等不同類型的地下古代遺存近百處,涵蓋戰國至明清時期,最大的遺址面積達幾十萬平方米。其中,武清區十四倉就是這次騎行“北線”的一處重要古蹟遺址,八孔閘、老米店閘都能讓大家領略運河當年的氣派。
盛立雙說,十四倉遺址在武清區河西務鎮東西倉村南,是潞水漕渠中途最大的一處漕運遺址。元朝時這裏曾是高層漕運管理機構所在地,也是元大都外圍最大的倉儲基地,是元代漕運歷史的重要佐證。目前十四倉遺址整體已原地封存,沒有進行全面發掘,也沒遭到人爲破壞,它的真實性、完整性較好。
這裏曾船客商賈絡繹不絕
據史料記載,每年春暖河開以後到冬天封凍之前,漕船、商船擁擠在河西務十四倉附近的運河岸邊,裝船卸船忙忙碌碌,真是帆檣如林,船客商賈絡繹不絕,河兩岸飯店酒店風味小吃小販攤商比比皆是。從這裏出土的文物都十分精美,足可印證當年這裏是多麼的繁榮。
據當地人介紹,河西務十四倉周圍這些年發現過不少沉船遺址,其中大部分是元代船隻,光是在雙樹村東南發現的沉船就有兩艘,長度達10米。船內裝有高粱類穀物,出土的文物包括白瓷碗和1000多枚唐宋銅錢,最晚一枚爲“至元通寶”。當地人回憶,地下應該還有不少沉船,當年也曾有人在河道里挖出過好東西,肯定還有不少寶貝。據武清文物部門考察確認,這裏原是一個古代的玄帝廟,兩個渾身鍍金的銅人應該是供奉的“神仙”,爲明代萬曆年間所制,距今有400多年曆史。(記者王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