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人們的印象中,國門衛士是忠誠、嚴肅甚至冷漠的。但是,當你走近那些邊檢人時,纔會發現,在這道綠橄欖編織的國門上,盛開着一對對並蒂花,爲莊嚴的國門平添了一抹柔情。邊檢站裏屢出優秀夫妻檔,他們的愛情伴着邊檢事業共同成長;他們的定情物不是名貴的鑽戒,而是耀眼的獎章;在工作中相互激勵、相互扶持則是他們的愛情營養。如今正在海地執行維和任務的天津邊檢站民警高志和及他的妻子、南疆邊檢站民警樑金明,就是這樣的一對。
相互激勵扶持 工作難分高下
民警高志和是天津邊檢站勤務指揮室民警,個人警務能力好又能幹。因爲業務能力強,他常會被抽調執行其他任務,但本職工作也從不耽誤,在同志們眼裏,老高總是倒休最少、加班最多的那一個。其實,早在2007年他就通過了聯合國的甄選考試,但同時又被總站抽調到新成立的反恐預備隊。就這樣,爲備戰奧運安保,他的維和夢沒能實現。2009年2月,他再次參加聯合國的甄選考試,最終以優異的成績順利進入聯合國維和民事警察的備選梯隊。他的妻子樑金明在南疆邊檢站執勤一隊從事內勤工作,爲人熱情善良,大家都親切地喊她樑姐。內勤工作量大而且繁雜瑣碎,細心的她在內勤崗位上卻遊刃有餘。每年她都要整理、歸檔幾千份船舶檔案,填寫數不清的邊檢收費票據,接收、傳閱並整理上百份文件……她正是憑着這樣一種持之以恆的韌勁與耐心來做好自己每一天的工作。大家都說,由樑姐經手的事不會發生絲毫差錯。現在,她又主動承擔起了傳幫帶的重任,利用業餘時間將工作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新來的民警。這麼多年來,樑金明和老高多次雙雙被評爲優秀公務員、優秀黨員。樑金明還榮立了一次個人三等功。在立功受獎時,同事們開玩笑讓二人介紹介紹經驗,他們靦腆地笑着說:“也沒啥,我們都愛這份工作,誰也不想落在對方後面,工作做好了,我們的日子才能更好!”
軍功章倆人捧 你我各有一半
高志和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作爲一名邊檢民警,多年來,在圓滿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他始終把成爲一名聯合國維和警察作爲自己的夢想。爲了實現這個夢,他抓緊點滴時間不斷豐富和充實自己。他利用倒休時間自費到開發區參加英語學習班,在學習班上的英語角,他總是抓住每次發言機會與外教交流,以此不斷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爲了熟練掌握實彈射擊技巧,他一遍遍地進行拆裝槍的練習,從熟悉槍的構造開始學起。拔槍、開保險、扳機錘、瞄準、射擊,手破了便用膠布纏纏接着來……幾年來,他以超人的毅力克服了重重困難,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進步。
有得必有失,投入工作、鑽研業務多了,家庭也必然關心得少了。兒子小石頭都上小學了,這麼多年可以說是妻子樑金明一人帶大的。孩子從小多病,但賢惠的妻子從沒因家裏的事耽誤過他的工作。去年冬天,孩子大半夜發高燒,老高在值班,馬路上連輛車都沒有,樑金明硬是一個人把孩子抱到了醫院。等老高下班了,孩子燒也退了。作爲父親,他常常這樣錯過孩子的成長。“他有他的事業與夢想,家裏的事情我多分擔些就是了,免得拖他後腿!累得不行的時候,也怨過他,但事後想想,就不氣了,他也是爲了工作……等我們都退休了,再讓他補償我吧!”說到這,樑金明的眼裏分明閃着溫暖的淚光。
老高臨出征前,樑金明列了滿滿兩大張紙的購物清單,生怕忘帶了什麼讓老高受委屈。“我拽着倆購物車,滿超市轉悠,人家都看我。汗衫我給他買了二十幾件,海地那邊熱,怕他不夠穿……”她一邊說,一邊收拾着大包小包的行李。
海地突發地震 迅速投入救援
從去年9月24日出徵,老高已經走了近5個月了。這麼長時間裏,樑金明自己一個人帶着孩子,照顧着老人,可她從沒向組織提出過任何要求,沒有耽誤過一天工作。
1月13日早上六點多,樑金明正在給孩子做早飯,突然接到老高電話:“這邊地震呢,剛纔都跑不出去,現在跑出來了,你別惦記。”可是電話那頭分明嘈雜無序,甚至可以聽到瓦礫墜落的聲音。打開電視機,果然正在播報海地發生大地震的消息。愛人情況是否危急,吃住是否受影響,樑金明全都不知道,她就這樣懸着一顆心,像往常一樣送孩子上學,然後去上班。到了單位,她什麼都沒說,但同事們通過電視新聞了解到海地發生地震的情況後紛紛向她詢問老高的情況。一上午,她接到了數不清的電話,親人的、朋友的,還有那麼多素不相識的維和民警家屬的,大家互相轉告着自己所能獲取的有限信息。“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知道我的電話的,大家都不容易,都是自己又工作又帶孩子,這種時候,互相支持,互相鼓勵,真是挺溫暖的,讓我更有面對眼前這一切的勇氣。”當天下午兩點左右,高志和的第二個報平安電話又來了,依然非常簡短,“沒事了,放心吧,我們要去執勤了。”放下電話,樑金明算了算時差,當時已經是海地時間凌晨一點鐘了,看來愛人這宿又睡不了了……
地震時,恰巧老高工作的地方是簡易板房,雖有破損但不太嚴重。可是,聯合國駐海地維和部隊總部在強震中損毀嚴重,8名中國維和警察失蹤。在這8名戰友中,趙化宇讓樑金明特別揪心,他是老高所在的民事警察隊的隊長,2006年開始就和老高一起參加培訓。這麼多年了,兩人經常吃住在一起,到海地後一直合住在一間房內,結成了深厚的友誼。老高在電話裏對妻子說:“趙化宇失蹤了,我都哆嗦了,整個人抑制不住地抖,去年夏天他們一家三口還來塘沽玩了兩天,這麼好的一家人……希望他平安!”
1月17日一早,老高打來衛星電話,幾次哽咽得說不出話:“化宇犧牲了,8名戰友都犧牲了!我和他約好的,回國後好好喝一杯,我們約好了要比比酒量的……”這時的老高剛剛經過連續十幾個小時不停歇的搜救工作,聲音裏滿是悲慟與疲憊。
地震發生後,“中國藍”是最早出現在廢墟上的救援力量,老高他們這批維和警察更是最先的一批。他們吃在中國防暴隊,住在沒有蚊帳的帳篷裏,叮得滿身都是“包”,但更多時候,他們顧不上吃飯,顧不得休息,時刻迎接着新的搜救任務。當時海地全國已進入緊急狀態,隨處可以聞到腐屍的氣味,哄搶救災物資的現象時有發生。“是我家老高給趙化宇整理的遺物,天人永隔,英雄未竟的事業總要有人來完成。這些天我都睡不着覺,希望老高能更好地完成此次維和任務,也照顧好自己,我等着他凱旋!”
採訪快要結束時,樑金明恰巧接到了老高一封簡短的E-mail:“我們接到了公安部轉發來的胡總書記、溫總理簽署的給全體中國維和民警的慰問信。現在我心裏很踏實,心態也平靜了許多。我得去參加搜救了,勿掛!”
這麼多天來樑金明的臉上終於露出了微笑……
天涯咫尺之間 月夜遙寄相思
新的一年又到了,這個春節是老高和樑金明相距最遠的一次。在地球的這邊,樑金明將年幼的兒子託付給老人,大年初一仍堅守在工作崗位;在地球的另一邊,老高則時刻奮戰在海地震後重建的第一線。
2月14日大年初一,樑金明一大早就趕到單位,“今天是咱中國的大年初一,是西方的情人節,年輕人難得的好日子,我這個老同志理所當然該來單位值班……”說着,她爽朗地笑了。新春佳節,單位裏比往日清靜許多,但出入境船舶並不會因過節而減少,辦理出入境手續、辦證、整理船檔、做勤務記錄……稍有空閒的時候她還順手打掃了一下報檢大廳的衛生。樑金明腳步匆匆,同事們誰都不知道,她家小石頭已經發燒快一週了,大年三十還在醫院輸液呢。當然,遠在海地的老高更不會知道,從他出徵的那天起,妻子就學會了報喜不報憂。
海地是不會過春節的,災後重建的緊迫也使得老高他們這些維和戰士無暇慶祝,但老高還是會抽空給妻子發些電子郵件,報個平安——
“從地震開始,我經歷了太多的艱險和磨難,但比起犧牲的戰友來說,我們經歷的這點兒苦又能算什麼呢……孩子好嗎?每每看到海地孩子的笑臉,我都會想到小石頭。海地的孩子們很可愛,當你給他糖果或食品時,都會很有禮貌地用法語說‘謝謝’,和他們比起來,咱家小石頭真是太幸福了,即使是在咱中國農村,孩子們也不知要幸福多少倍呢……這個國家災後重建的任務很繁重,我們常常早飯、午飯都顧不上吃,就要身着防彈背心,頭戴鋼盔,在烈日下站一天,但周圍緊張的氣氛常常使我感覺不到餓。不過你別擔心,我就當是考驗自己的毅力了,我現在比以前可結實了不少呢……今年春節,收拾房子、打點親戚你就一個人忙吧,別太累了……你知道張九齡那首《望月懷遠》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幫我給大家拜年,明年等我完成任務回去,咱們好好過個團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