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中新網北京6月13日電(記者孫自法)記者13日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獲悉,中國科學家參與了國際直線對撞機(ILC)的核心技術研究,主要包括ILC的粒子物理研究、加速器總體設計、粒子動力學研究、阻尼環設計、核心技術預研(如納米級束團聚焦實驗、正電子源、先進束測、探測器等)以及ILC管理活動。
同時,在直線對撞機理事會的全球16位理事中,中科院高能所所長王貽芳研究員和高傑研究員佔據兩席。
ILC總長31公里,超導直線加速器將正負電子的能量分別加速到250 GeV(吉電子伏特,1吉電子伏特=10億電子伏特)並聚焦到納米量級,以每秒7000次的速率對撞,用以研究LHC新發現的希格斯粒子和探索新物理。ILC造價超過100億美元,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基礎科學大工程之一。
展示未來國際直線對撞機建設詳細計劃的ILC項目《技術設計報告》,6月12日相繼在亞洲、歐洲和美洲舉行儀式正式發佈,並正式提交國際未來加速器委員會。
ILC這一最新、最先進的設計報告發布,正值中國香山科學會議“下一代高能正負電子對撞機:現狀與對策”召開期間,40餘位中國高能物理學家和加速器物理學家在香山會議現場,通過網絡視頻參加了這一全球高能物理學界的盛會。王貽芳表示,中國高能物理人一定會參與到ILC中,做出貢獻並分享合作成果。
據介紹,以ILC爲代表的下一代高能正負電子對撞機是國際高能物理髮展的最前沿,在科學技術上具有重要意義。作爲新一代的粒子對撞機和未來粒子物理研究項目,ILC旨在與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上所進行的研究相互補充、相互促進。
自2004年8月開始,這臺首次由全世界高能物理學家和加速器物理學家聯合設計的加速器先後完成其概念設計、工程設計及造價估算,全球20多個國家的100多所大學和研究所的1000多位科學家、工程師參與了ILC的預研工作。(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