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六大變化
①部分船舶特殊情況下可在國內水域施工
②對噸位限制1600總噸以上
③放寬出資比例條件
④船齡放寬兩年
⑤放寬僱傭船員限制條件
⑥增加船舶融資租賃登記
天津北方網訊:日前,《天津東疆保稅港區國際船舶登記制度創新試點方案》(以下簡稱《試點方案》)正式獲交通運輸部批覆同意。《試點方案》的成功獲批,讓東疆保稅港區在全國率先實施國際船舶登記新制度,從而使天津在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中又邁出關鍵一步,標誌着我國一個新的船舶登記制度正式誕生。
原有制度制約發展
創新刻不容緩
據天津海事局副局長楊新宅介紹,一直以來,我國實施的是嚴格的船舶登記制度,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有住所或者主要營業所的中國公民,依據中國法律設立的主要營業所在中國境內的企業法人,中國政府的公務船和事業法人的船舶纔有資格在中國進行船舶登記。船舶只有通過登記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方可懸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航行。在我國登記的船舶,船東中資比例不得少於50%,並對登記船舶有嚴格的船齡限制。同時,我國的稅收政策對從國外建造或進口船舶還要徵收高額的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這些因素造成自90年代中期以來,中資船舶大量移籍海外,懸掛“方便旗”營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船舶運輸業的發展。
天津作爲我國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正努力建設北方國際航運中心,船舶融資等航運上游業務呈多樣性發展態勢。爲了適應航運上游產業的快速多樣發展,爲航運要素聚集創造更大的空間,有必要在船舶登記制度方面進行適度創新。根據《國家發改委關於印發天津北方國際航運中心核心功能區建設方案的通知》要求,爲加快北方國際航運中心核心功能區建設,東疆保稅港區正在加快國際船舶登記制度試點、推動國際航運稅收政策試點、推進航運金融試點、探索租賃業務創新試點等方面積極開展工作,用5至10年的時間把東疆保稅港區建設成爲各類航運要素聚集、服務輻射效應顯著、參與全球資源配置的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核心功能區以及綜合功能完善的國際航運融資中心。
政策改革力度大
打造國際船舶登記港
按照《試點方案》的目標,東疆將通過試點,吸引符合條件的中資“方便旗”船或者擬在境外登記的中資船舶在我國登記,壯大我國國際運輸商船隊,把“天津東疆”打造成中國第一個實施國際船舶登記的船籍港。
其中,《試點方案》體現的政策變化主要有幾個方面。船籍港方面,按照我國傳統的船舶登記制度,天津登記船舶的船籍港爲“天津”,而按照《試點方案》登記的船舶,船籍港爲“天津東疆”,以明顯標誌加以區別。按照《試點方案》登記的船舶,只能從事國際航行和作業,這就限定了在天津東疆登記船舶的營運區域,僅限於從事國際營運。《試點方案》中也考慮到,爲支持國家能源戰略、服務海洋石油開發,在特殊情況下,從事工程作業的船舶和爲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生產服務的各類船舶,經交通運輸部批准後,可在國內水域施工作業。登記主體方面,《試點方案》對船舶的噸位有了一定的限制,由傳統的沒有噸位限制限定爲1600總噸以上,且不包括航行於國際航線的定期客船。出資比例方面,增加了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部門認定的境外中資企業回國投資,其出資可作爲中方出資額,或者該企業法人爲境內外商投資企業在天津東疆保稅港區再投資設立的企業,這在一定程度上放寬了出資比例的條件。
船齡方面,按照《試點方案》登記的各類船舶的船齡較《老舊船舶運輸管理規定》中規定的購置、租賃外國籍船舶船齡放寬了2年。僱傭船員方面,爲了降低船東的營運成本,同時考慮到部分船舶需要特殊專業的外籍高級船員,《試點方案》放寬了在天津東疆登記船舶的僱傭船員限制條件,如果確需僱傭外國籍高級船員的,持有其他締約國簽發的有效適任證書的外國籍船員,應當向天津海事局申請簽發適任證書的承認簽證,同時外國籍船員的比例不超過30%。船舶登記種類方面,增加了船舶融資租賃登記,爲船舶登記主體提供了更加廣闊的融資渠道。
加快實現首例國際船舶登記
讓更多中資遠洋船回家
天津東疆保稅港區管委會主任張愛國告訴記者,《試點方案》中規定“在東疆保稅港區進行登記的船舶,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可懸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其船籍港爲天津東疆”。此舉意味着天津東疆成爲目前中國內地唯一實施國際船舶登記制度的船籍港,將成爲吸引中資遠洋船隊回國登記換掛五星旗的政策高地和服務窗口,有效擴充中國的國際運輸船隊規模,帶動船舶融資、船舶保險等中上游航運服務業發展,縮小與世界主要國際航運中心的差距。
目前,海事部門正在按照《試點方案》的批覆內容,着手完善《天津東疆國際船舶登記實施細則》的有關工作,積極與轄區航運公司溝通,力爭儘快實現第一例的國際船舶登記。船舶登記制度的創新,將吸引更多的中資“方便旗”船舶迴歸,切實擴充國有船隊實力,維護國家戰略利益,確保重點物資運輸安全,最終實現國貨國運的目標,鞏固我國在國際海事組織中A類理事國地位,維護和發展我國航運大國地位,爲促進我國航運經濟發展發揮積極作用。本報記者孟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