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今天是父親節。如今在許多家庭中,孩子的教育問題普遍由母親負責,父親參與的相對較少。記者採訪了本市家庭教育研究會理事陳秀茹,陳秀茹表示,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不可取代。父親的言傳身教,有助於孩子的性格培養和健康發展。
打破傳統觀念定位
受“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觀念影響,父母在家庭事務中扮演的角色往往各有分工。父親通常在外忙於事業打拼,創造確保孩子成長及家庭發展的物質條件。在很多家庭中,對孩子的哺育和教育主要是母親的責任,有些母親索性成爲“全職太太”。其實,這種觀念是一種誤解。在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母親往往更有耐心和責任感,但家庭教育不能只靠“半邊天”。父親的言傳身教,更有利於完善孩子的氣度、性格和思維方式,父愛不應在家庭教育中缺位。
抽些時間表達父愛
對於愛的表達,有些父親會覺得不知所措。忙碌的父親們應該每天抽些時間,哪怕給孩子講個故事、陪孩子搭會兒積木或是散散步,因故不能回家時給孩子打個電話說上幾句話,都會讓孩子感到父愛的陪伴。不應總是板着臉,時刻擺出父親的權威,多給孩子一些親吻、擁抱和鼓勵,多些傾聽和尊重,瞭解和分享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感受,這些都是表達父愛的理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