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昨日13時起,一場強降雨自西南向東北橫掃本市,截至20:00,全市平均降水量爲27.9毫米,大港馬棚口降雨量240.3毫米是全市最大雨量,市區降雨量達35.6毫米,大港馬一村在昨日下午17時至18時短短1個小時內降雨量達到124.1毫米,達到大暴雨(100-250毫米)量級,創今年入汛以來降雨強度之最。氣象專家稱,昨日下午降雨主要受冷暖空氣影響,勢力強勁的冷空氣與上週持續的悶熱天氣積攢的能量“狹路相逢”,在活躍暖溼氣流配合下,天津地區迎來入夏後首場大暴雨。
昨日12時,市氣象臺發佈重要天氣預報稱未來6小時內天津地區會出現大到暴雨,降雨時還伴有雷電和短時強降水等強對流天氣。13時,靜海地區最南端率先出現降雨,隨着降水系統移動,天津地區自西南向東北方向先後迎來降雨。14時40分,市氣象臺發佈今夏第一個暴雨藍色預警信號,預計未來12小時天津中南部和東部地區降雨量將達50毫米以上。15時,天津地區除寶坻、武清外全部出現雷陣雨天氣,局部地區還出現大到暴雨,全市平均降水量爲7.9毫米,最大雨量出現在靜海的中旺,降雨量爲112毫米。16時,市區最高溫僅26.3℃。氣象專家表示,降雨過程中在強冷空氣影響下,霧霾會被暫時驅散,待降雨過後風速逐漸轉小,霧霾、悶熱將會再度捲土重來。
據市氣象臺首席預報員趙剛介紹,昨天白天到今天凌晨持續的降雨天氣實際上是兩次降雨過程“一先一後”來津做客。昨日午後至傍晚,“南上”的暖溼氣流與“北下”的冷空氣在天津中南部地區上空“勝利會師”,形成第一場強降雨,全市249個氣象監測站中有173個站分別出現中雨、大雨、暴雨和大暴雨,截至昨晚21時第一輪降雨過程基本趨於結束。1日晚至2日凌晨,受冷空氣與高空槽影響新一輪降雨系統逐漸進入天津北部地區,海河流域自北向南再次出現明顯降水天氣過程,流域大部分地區有大雨(25~40毫米),其中東部沿海及北部有大到暴雨(40~80毫米),個別站點降水量超過100毫米,兩次降雨過程最終爲本市帶來一場今年入夏以來最強降雨。
津城在7月遭遇強降雨天氣是否正常,兩場降雨爲何先後來襲?對此,天津市氣象臺首席預報員趙剛表示,目前天津地區已進入汛期,是每年降水最爲集中的一段時期。昨日下午至傍晚的降雨過程主要是受冷暖空氣影響,上週持續悶熱天氣爲此次降雨積攢了一定的能量,南上而來的暖溼氣流輸送了豐沛的水汽,與實力強勁的冷空氣在天津地區上空遭遇後,本市迎來入夏以來首場大暴雨也在情理之中。
由於此次降雨過程勢力較強、持續時間較長,氣象建議相關單位加強對局地強降水和強對流天氣的防範。(首席記者曲彤通訊員趙剛盧煥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