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男月嫂李大斌展示護理嬰兒“絕活”。
至今沒有接到過一單請他做月嫂的生意,曾在廣西教過9年大學的李大斌卻並不在意。放棄大學教師工作,他並不認為當“男月嫂”、搞家政服務就降低了身段,反而讓更多學歷不高的人找到工作,纔是他的目標;現在的他,再也不在意別人異樣的目光了。
身高1.74米,戴著眼鏡,說話輕聲細語,李大斌是個低調的人。他新開的公司位於昆明市五華區河大道的一幢小區內。100多平方米的地盤“五髒俱全”,辦公室、月嫂培訓室、實踐室、模型寶寶……李大斌坐在進門的地方。他說話沒有多餘的表情,偶爾會開懷大笑,但是很快又恢復了斯文。
在2012年9月之前,碩士研究生畢業,39歲的李大斌是廣西賀州學院教公共事業管理和社會工作類課程的一名老師。他教書已有13年的時間,工資待遇不錯,收入也很穩定。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女兒10多歲,生活過得滋潤、悠閑。在不少人眼中,李大斌的這份工作著實令人羡慕。
果斷改行去上月嫂課 被當“異類”
去年11月,李大斌突然出現在湖南長沙的一家培訓機構,參與月嫂的學習。更令人瞠目的是,他辭去了大學老師的工作。
第一次走進母嬰保健師培訓教室的李大斌,就像一個“異類”。教室裡20多名學員,清一色的女性,唯獨他是男人。有些女學員以為他走錯教室了,有的還轉了幾次頭,好奇地打望他。
“看什麼看?”李大斌雖然覺得有點尷尬,但他還是坦然地面對這些眼神,並告訴自己,“習慣就好了。”
在課堂的互動環節,李大斌穿上了以前只有女性纔穿的母嬰保健師制服,一臉平靜淡然地認真按照老師教的步驟,動作輕柔地為模型寶寶洗澡。這時大家纔相信,他真的是同學。
在異樣的眼光中度過第一天後,大家也習慣了李大斌的存在,之後女學員們也就不再在意他的性別。
開店創業 “奶爸奶媽”說不能接受
當月嫂被貼上了男士、研究生的標簽,李大斌很快被媒體推到公眾面前,瞬間在全國火了,但來自社會更多的是對他的質疑。現實中、網絡上,李大斌經常能聽到尖銳的“批判”,這在他當老師時,是從未經歷過的。
“讀了那麼多的書,擁有高學歷卻去當月嫂,這不是浪費國家的錢嗎?”“男人怎麼可能當月嫂呢,太不方便了。”……李大斌這位全國首位持有國家證書的“男月嫂”,飽受了很多爭議。
起初,李大斌都不清楚自己是如何在網絡上被關注的。李大斌說,他的年齡是錯誤的,就連跟他一起學催乳師的同事,都被寫成是他的妻子,這讓他很氣憤。
那以後,李大斌選擇低調。不去理會,也不解釋。“別人怎麼看那是人家的事,只要我開心就好。”李大斌並不想自己被曝光在公眾下,在生活中更加小心謹慎地面對媒體。“我不值得關注。”當記者在電話中幾次提出采訪要求時,李大斌曾一次次選擇了推辭。
實際上,李大斌並不願意將他的名字和“男月嫂”劃上等號,因為他現在做的不僅僅是“男月嫂”的事。李大斌一直強調,他做的是家政服務,除了月嫂,還有保潔、護工、催乳師等。
現在,第一批經李大斌培訓,持證上崗的月嫂已有4名。
生意如何? 尚未接過“男月嫂”的單
從長沙學習歸來後,李大斌沒有當男月嫂,也未接到過選擇男月嫂的單子。李大斌說,他去學習月嫂,是為了讓自己了解得更多,以便培訓、面試其他人時更專業,並不是為了當“男月嫂”。“但如果有‘男月嫂’的單子,我很願意去體驗。”
平時,有些產婦向他諮詢完後,會很緊張地問:“李老師,不會是你來做月嫂吧?”有時,李大斌也會跟一些產婦開玩笑說,“如果我去當月嫂,你會在乎嗎?”礙於面子,大家會笑著說,“沒關系的。”但從回答的語氣可以聽出來,那是客套話,李大斌知道,男月嫂暫時是不會被接受的。
對於這種現象,李大斌也很理解。他說,大家還處在一個好奇階段,想當然地覺得不方便。如果有更多人去從事男月嫂的工作,這就不足為奇了。性別帶來的不便,在每個行業都存在,給大家一點時間適應,男月嫂是會被接受的。
他的目標 喚起男士照顧母嬰的意識
轉行做家政服務,李大斌總覺得自己起步晚了,就要40歲的他,考慮得太多,讓自己承受的壓力也越來越大。“要麼就不介入,既然選擇了,就一定要做好。”這半年多來,李大斌沒有因為難聽的話語退縮,他始終堅信自己的選擇。李大斌並不認為這是降低了身段,反而現在做的事正是在充分挖掘自己的價值。
已有了照顧寶寶嫻熟經驗的李大斌,當年從未親自帶過女兒。直到接觸月嫂這一行,李大斌纔徹底感受到,這真不是容易的事。
“現在照顧娃娃的任務,很多都是媽媽的事。”李大斌說,准爸爸、剛做爸爸的人,應該抽點時間學習一下怎樣帶孩子。孩子早期教育更需要男士介入,纔會健康成長。李大斌說,如果能喚起爸爸們專業照顧母嬰的意識,男月嫂也就會容易被接受,他也希望自己能影響到更多人。
創業秘訣 做服務業,尊重是相互的
平日裡,李大斌一個月會做兩次左右的保潔員。讓他印象最深的是,去年接的第一單,客戶是一名20多歲,剛畢業的女孩。當他們穿著工作服,來到客戶家中,認真地做完保潔後,女孩纔得知李大斌還曾當過大學老師。當時女孩臉上詫異、難以置信的表情,讓他至今難忘。李大斌說,一般大家都認為保潔員都是低學歷的人,這樣根深蒂固的思想,也影響著從業人員的心理。時間長了,李大斌也會遇到形形色色的客戶,並經常提一些無理、苛刻的要求。
當客戶提出需求,李大斌並不會為了賺錢給每個人都派服務員,而是根據實際情況。有位客戶,3個月換了40個保姆,當其來找李大斌時,他拒絕了。對於客戶,李大斌也只會派那些他覺得可以上崗,信得過的服務人員。“尊重、理解是相互的,這樣雙方纔會相信我。”那些隨時把服務人員盯在眼皮底下做事的客戶,會讓人覺得壓抑,通常都做不到很久。
現在,李大斌的公司已運營一年多。“並沒有賺錢”,為了讓服務人員規范,在其上崗前,李大斌都會先對他們培訓。“這也是我當老師的優勢。”有些人捨不得一開始就拿幾千元錢來學習,李大斌就讓其分期付款,一年內付清。經濟條件不好的,他還會免費提供住宿。目前,李大斌的公司已有200多位員工。
記者見到李大斌時,他正陷入人手不夠的新困境。於是他大膽嘗試放棄個體單子,跟單位、企業進行合作。“客戶素質高,服務人員的待遇、工作環境會相對好些。”李大斌說,這樣也能吸引更多人加入家政業。他相信,以後選擇家庭服務的大學生也會越來越多。
對話李大斌
大學老師辭職搞家政 “育人不一定當老師”
華西都市報:現在好多人擠破頭都擠不進教師行列,你卻轉做家政業,是什麼原因讓你做出這樣的決定?
李大斌:事情還要從2010年說起,當時我還在做教師,在公共事業管理和社會工作建設基地帶著學生實習。當時我發現雖然大學生們素質略勝一籌,但缺少實踐,做事眼高手低,這點真的是從靈魂上促動了我。在大學當老師,教出來的學生只擁有學歷,因為實踐能力差無法適應社會,甚至找不到工作,當一輩子這樣的老師是不被認可的。沒有任何留戀和可惜,我就果斷辭職了。“眼高手也高”纔是我要培養學生的目標,我真的不是在炒作。
華西都市報:那接下來你又是怎麼做的?
李大斌:當時我就想,要改變現狀,起碼得有一個可以實踐的平臺。在那以後,我多次到昆明調查發現,這邊對月嫂、保潔、護工等的需求量很大,家政服務業的市場不錯。我終於有一種找到了方向的感覺。去年3月,我在昆明注冊了一家家政服務公司,當時只是兼職。不過,很快我就深刻體會到,家政管理以及從業人員這行裡面很混亂,我那時又有了一個想法,就是想規范這個行業,於是我就辭職去創業了。
華西都市報:你辭職的時候,家裡人支持你創業嗎?有沒有反對的聲音?
李大斌:辭職那天起,妻子雖然也有“放著穩定的工作不做去創業”的不解,但當我說出了自己的初衷是讓自己更有價值時,妻子只說了一句話,“既然決定了,就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到底。”
這之後,我們夫妻倆分居兩地。妻子帶著女兒在廣西生活,我則在昆明做家政公司,晚上就在辦公室打地鋪。一年多的時間裡,兩口子雖然也會爭吵,但妻子從未因我辭去工作抱怨過。她知道我比以前更快樂。
我覺得,做這行,真不需要有特色,只要用心,讓客戶和服務人員都能信任我就行。記者手記一技之長比文憑更重要
當泥瓦匠、月嫂、搬運工等被大家稱為藍領的人緊缺時,他們的工資高過了坐在空調室的小白領。這讓很多本科生、研究生“瞬間被秒殺”。如今,薪資“倒掛”的現象越來越嚴重。
讓沒有學歷的人、擁有一技之長,被單位拼搶,總比在高校教出一大批手持高學歷,卻求職無門的學生更能體現一個老師的價值,李大斌是這麼認為的。高校不僅僅是教授理論的地方,更應該針對社會需求培養人纔。 未來各行業的崗位要求將會更加嚴格,企業也更加“挑剔”。隨著高校畢業生人數的增多,就業壓力的增大,企業到高校“定制”人纔,成為眼下高校的一種選擇。不是只讓學生擁有一紙文憑,而是讓他們獲得一項技能,找到工作,在社會上生存,這纔是高校真正價值的體現。(記者陳悅雲南昆明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