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與經過EPA渠道來日的菲律賓、印尼護理人員10%的考試合格率相比,通過上述NPO中介來日的外國人在日本護士國家考試的合格率高達70%-90%之間,接近日本人的合格率。
據報道,NPO渠道引入外國護士的實踐中,突出特點之一是對日語能力的重視。與NPO有合作關係的中國醫學類大學中,有些大一就開設日語講座課,從有興趣的學生中選拔優等生。大學畢業後,這些經過遴選的學生來到日本,進入事先聯繫好的醫院。他們將作爲看護助手在醫院工作,同時在日語學校強化語言能力。兩年制的日語學校學費和生活費大約150萬-200萬日元,由所在醫院支付。
那些來日中國人在接受日本護士資格考試前,醫院要求他們必須先通過日本國際交流基金主辦的“日本語能力測試”最高級1級考試,並在來日兩年內通過護士資格考試。合格人員即可在醫院從事正式醫護工作。
引進制度化
報道指出,中國等外籍護士激增的背景之一是日本診療報酬制度的修訂和外國人醫療從事者在留期限的廢除。日本厚生勞動省2006年出臺的新規要求,作爲高齡化對策和改善醫療條件的措施,住院患者與護士的比例從10比1配置提高到7比1,造成護士需求大增。
日本社會少子老齡化程度的加深,使得包括護士在內的醫院護理人員缺口突出。《朝日新聞》調查顯示,2011年日本大約有149.56萬名看護人員(包括護士、準護士和助產士),而同期日本全國醫療機構對看護類人才的需求爲154.1萬人,意味着有大約4.5萬人的缺口。
在日本,護士工作收入尚可,但工作強度較大,加上有夜班,以至一些日本人雖然取得護士資格,最終沒有進入這一行業。
日本厚生勞動省的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度,護士的平均年收入爲475萬日元,其中平均月收入33萬日元,獎金83萬日元。同期日本全國平均年收爲471萬日元,平均月收爲29.7萬日元,平均獎金爲82.4萬日元。
日本厚生勞動省的測算顯示,隨着日本進入超老齡社會,到2025年,日本護理福祉士的缺口超過90萬人,引入包括護士在內的外籍醫護人員是大勢所趨。
長崎大學教授平野裕子長期追蹤來日外國籍護士課題。她的研究顯示,7成醫院引入外國籍護士旨在應對將來護士不足問題。她表示,日本應該着手探討從制度上引入外籍護士,只有這樣日本今後才能與同樣進入高齡化社會的歐美和中近東地區爭奪優秀外國人護士。(馮武勇)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