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寶馬快刀,一劍封喉。大師往往出招精妙,意味深長。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爲輕……即使人到中年,讀到這些武俠小說詩句仍然會朗聲長吟,拍案擊節。
現實中,也有這麼一位大師,他怒斥職業打假人司馬南,“信不信我隔幾十米一指戳死你”,這比“一劍封喉”可要厲害得多。他空盆變蛇,遠超物理學想象範圍,他詛咒曝光他的記者“全家不得好死”,他還警告找他返還天價學費的徒弟:“跟我鬥,你一個月內全身腐爛而死……”
想必大家都知道這位很火很暴力的人氣大師姓甚名誰了吧。曾經有人說,“這是一個沒有大師的時代”,但王大師的經歷告訴我們,其實不然。包括把綠豆變神豆的“神醫”張悟本、“神仙道長”李一,皆告訴我們,其實不然。一個“靈魂缺鈣”的時代,任何人都可能變身大師,洶涌而來。
猶記上世紀80年代,出現全民爲之瘋狂的“氣功熱”,周圍的朋友常嘴裏唸唸有詞,雙手合十閉目,再睜眼,驚呼:“手指長了,頭頂熱了,腿不麻了,大師真神了!”後來,專家解釋、社會宣傳、全民科普,才逐漸將人們從泥沼里拉出來。可到如今,爲什麼社會不斷進步,這些怪力亂神仍然還有自己的市場?這必然還是要和當下的社會聯繫起來看。
縱觀這類大師,往往通過兩個路徑影響人羣,一是算命預測,二是治病救人。爲什麼要通過這兩個路徑呢?大師們也很聰明,前一個路徑,主要針對收入地位雙高人羣,或達官顯貴或富商大賈,渴望進一步升遷或成功,常有“花無百日紅”之嘆,對命運的不確定感變成接受這些神怪事物的心理基礎。後一路徑主要覆蓋中等偏下收入人羣,他們普遍文化素質不高,多災多難,常態救濟途徑不通,受用心良苦人士口口相傳,千里跋涉拜倒大師腳下。
後一類人可悲,因爲他們當中的很多人是當下中國的弱勢羣體。就業不穩定、收入不高、缺乏社會保障、缺少社會尊重、心理上有孤絕感、受社會歧視等等,他們夢寐以求一肩挑起千斤,挺起胸膛當“強勢羣體”,但往往心嚮往之,但力有未逮,心理上還沒斷奶,行動上便做了盲從,不勤奮努力,卻妄圖一步登天,隔山打牛。
而前一類人可氣。明星、名人、名家、名爵,他們掌握着社會精英資源,渴望建立自己的幸福指數,但卻以犧牲整個社會秩序爲前提。社會之所以爲社會,關鍵在於有一種良好的秩序。這些人,帶頭打破這種“排隊”的秩序,爲官者鑽營貪腐、升遷,經商者騙取暴利,明星蠅營狗苟,名家學術不端,“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他們以此作爲行爲準則,毀秩序,也就破壞了社會質量。亂世出英雄,亂序產大師。如此環境,只能導致高尚者自掘墳墓,卑鄙者精神抖擻。釀成鱷吞鱷尾,循環相食的後果。
當然,還有另外一種路徑,大師無需使用,僅用“意念”,就帶動了這羣人,懷揣好奇求異心理,圍觀並口口相傳,散佈着大師的神話。這種看客心理在當下很流行,他們自己不輕易上當,但是卻願意帶着一種窺視欲,看大師們的奇幻漂流,消費別人的痛苦,享受坐山觀虎鬥帶來的快感。這部分人雖未必是真的愚昧,但恰是魯迅筆下那一類國人劣根性的典型代表,對這一類人,要苦口婆心,更要口誅筆伐。
三種路徑,你選了哪一條?我選要麼站出來,向揭露大師行徑的鬥士們致敬,要麼守身如玉、守口如瓶,不傳,不信,和僞科學劃清界限。
(來源:檢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