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炎炎酷暑,是一種嚴重的自然災害。應對高溫,公民要自我珍重,社會要齊心協力,政府部門更要首當其衝,盡職盡責,呵護民生。這樣,才能把高溫對民生的影響降到最低。
當前中國遭遇大面積高溫,網友稱三分之一箇中國進入了“燒烤”模式。顯然,罕見的高溫已經實實在在地構成對民衆生命健康權益的重大威脅。對此,各種專家、醫生提示不少,但幾乎無一例外,往往都是在提醒普通民衆應該注意什麼、怎樣去做。這些提示當然都是很重要的,但問題在於,迎戰高溫,不能只讓普通民衆注意這注意那,“自求多福”。
其實,面對罕見高溫,全社會可以做的地方還有很多。比如說,各類商家不應只想着借高溫多賣防暑避暑品多賺錢,也可以把冷氣開得更足、讓場地更加開放,爲市民納涼提供方便;企業也可以加強生產調度,方便職工避暑降溫,防止發生更多媒體已經報道的職工中暑身亡之類悲劇;醫院也可以針對高溫特殊情況,調整某些服務,更加方便患者就診,等等。
更重要的是,罕見高溫對民生造成巨大困擾,這也是一種嚴重的災害,政府部門應該有更多積極作爲。日前,中國氣象局已經啓動重大氣象災害(高溫)Ⅱ級應急響應,這是有史以來氣象部門啓動的最高級別的高溫應急響應。但這種應急響應對公衆究竟意味着什麼,人們其實還不太瞭解,況且應對高溫不能只是氣象部門的事情,各級政府部門可以做的顯然還有更多。
比如,應該把高溫下的非正常傷亡,也納入安全生產事故和災害事故,以此強化各級政府應對高溫、保障高溫下職工和民衆權益的積極性和責任心。因爲,類似上海這種因爲高溫而導致市民中暑死亡的事故,與地震等災害事故導致民衆傷亡一樣,政府都應該負起救助和防範之責。而近日媒體報道的多起職工在崗位上因高溫傷亡事件,更屬於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造成人身傷亡事故,儘管存在高溫等自然災害因素,但在能夠預見或者能夠防範可能發生的自然災害的情況下,因生產經營單位防範措施不落實、應急救援預案或者防範救援措施不力,由自然災害引發造成人身傷亡或者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仍然屬於生產安全事故。政府職能部門不能對此漠然視之,放鬆自己的監督管理之責。
此外,政府部門也可以考慮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進一步開放辦公場地等方便市民納涼;從方便民衆辦事的角度出發,把機關上班時間調整爲早上或者下午比較涼爽的時候,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晚上班、早下班”,方便了公務員卻不便於百姓,等等。在高溫天氣下,企業生產、社會民生等領域會衍生出一系列的新問題新矛盾,人們情緒易於失控導致某些偏激極端行爲增多,政府部門對此也應未雨綢繆,有所預案。
(作者單位: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
(來源:人民法院報)